文/TRAVELER Luxe旅人志洪祯璐报导
一盘盘橘黄色的柿子排在棚架上,享受着风吹日晒,因天数不同而呈现深浅色泽变化,这是摄影爱好者最喜欢捕捉的季节画面了!而味卫佳柿饼农场能够支撑到今日,也跟这些摄影爱好者息息相关。
刘二姐是摄影师们的最佳模特儿。(图片提供/TRAVELER Luxe旅人志)
随着时代进步,各家业者多改以电烤炉来制作柿饼,不必再看天吃饭,损耗度低又省时省工,何乐而不为?然而,味卫佳长年来却仍坚持以古法来晒制柿饼。其实味卫佳在早年也曾改用干燥机,虽然成功量产了,却发现成品的香Q度比不上使用天然日晒及九降风吹袭制成的柿饼,再加上前来朝圣的摄影爱好者们因扑空而失望的神情,让他们决定重拾风吹日晒的制柿饼法,辅以自家研发的碳烤方式,不仅降低了古法制程的耗损率,也提升了风味。
不过,七至九天的日晒时程所耗费的时间和人力,让他们的成本不仅比一般柿饼来得高,更无法与低价倾销的大陆柿饼竞争,经营相当惨淡。在这段期间,正是有摄影爱好者们的支持相挺,才让他们得以苦撑过来。也因此,味卫佳相当欢迎大家前来拍摄晒柿饼的季节风景,甚至也为了摄影师们而在二楼加盖围栏和屋顶,好让大家能安全又舒服地取景。
无论从哪个角度拍都很美的晒柿饼风景。(图片提供/TRAVELER Luxe旅人志)
另一个特别保留的季节景观,则是柿子树叶落尽后,一颗颗橘红柿子仍高挂树梢的壮丽美景。刘二姐说,这是他们偶然间发现的。2007年,有国小要来农场进行校外教学,却因为一连遇到双台,只好将参观日期从10月延到12月初。为了配合学校,主人刘理鉴硬著头皮将柿子留下来,才知道原来不采柿子会有这么美丽的园景。从此之后,果园里的柿子都会保留到12月后才摘采。
古法晒柿饼
制作柿饼时,通常选用七分熟的柿子,只要看到柿子的屁股黄了,就可以采下来。味卫佳的采柿工具也有着古人的智慧,以长竿连接网子,网子边缘有一个突出的沟槽,轻轻一拉就可以将柿子采下来,并让它掉进网子里,不必爬高,也不必动用剪刀,相对来说轻松许多。
晒柿饼时,并不是直接把柿子放在盘子上面晒就没事了。得先经过选果、削皮、整平等程序,才能开始晒。曝晒的前三天要翻柿子,避免柿子跟盘子或其他柿子黏在一起。三天后,开始挑软的柿子捏,手劲要拿捏得恰到好处,要是不小心捏破了,这个柿饼就毁了。捏柿子的动作是为了让柿子排掉涩水,也能让口感变更Q。如果发现有正在滴汁液的柿子,也得赶快拿起来丢弃,免得影响到放在下方的柿子。
采下来的柿子得一一削皮、整平,才能开始晒。(图片提供/TRAVELER Luxe旅人志)
晒柿饼的季节大约从9月开始,一直持续到隔年1月中旬左右。9月到11月晒圆形的牛心柿和石柿。牛心柿的屁股较尖,肉质厚而饱嘴,也很容易长柿霜。石柿的屁股较扁,口感较Q,甜度也比较高。11月到12月晒的是外形像毛笔头的笔柿,在曝晒两周后,得再冷冻五个月,才会长出柿霜。所谓的柿霜是柿饼内的葡萄糖所产生的结晶,通常得经长时间干燥才能取得,但如果放进冰箱冷藏,可加快结晶速度。
红软的柿饼可以直接拿来当作点心吃,而口感干硬的柿霜饼是中药材的一种,可以拿来泡茶或是煮鸡汤。通常是以一只鸡搭配六至十块柿霜饼,再与枸杞、当归、黄耆、红枣等中药材一同熬煮炖汤,是冬天滋补养生的好汤品。
用古法熬煮的柿饼鸡汤,里头还加了都市不易取得的酸桔叶。(图片提供/TRAVELER Luxe旅人志)
优雅柿染布
柿染并非新埔地区的传统,发想源自于味卫佳农场的一根柱子。由于刘妈妈的膝盖不好,坐下来长时间削皮后,得要扶著柱子才站得起来,手掌上的柿汁留在墙上,随着岁月逐渐加深,因而触发了柿染的想法。关键成分就在于柿子所含的单宁酸与胶质,透过媒染剂可以产生土黄、茶褐到灰黑之间的颜色。
柿染坊由天染工坊的陈景林老师教授染艺,现在已开发出多款布包、餐垫、名片夹等产品,沉稳的大地色调再加上优雅图案,真是百搭商品。柿染有煮染和刷染两种方式。煮染是将白布以缝绑或涂蜡方式设计好图案,再放入熬煮柿皮萃取出的汤汁中,煮至上色后,再放入媒染剂水中定色、漂洗,最后晾晒干即可。刷染则是将图案版型放在布上面的合适位置之后,将柿子汁涂在版型镂空处打底后,先涂上铜媒剂染出黄褐色;希望颜色深一点的地方,再涂上铁媒剂染成灰黑色。来到柿染坊,不妨体验一下简单又好玩的刷染。
简单又好玩的刷染。(图片提供/TRAVELER Luxe旅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