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蓝白拖
旧中国有“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晚年遭遇与发展并不顺遂,然而旧台湾也有“基隆颜家、板桥林家、雾峰林家、鹿港辜家和高雄陈家”五大家族,随着台湾走向民主,他们在台湾的影响力没有因此中断,反而跟着时代脉络发展,深根台湾。 今天就要带大家认识板桥林本源园邸(林家花园)一窥台北第一望族的生活样貌与故事。
首先,我要承认自己的无知,直觉林本源就是林家主人名字,这就是他的宅院,猜想当时的达官贵人应该会用把自家宅邸用名字命名。事实却非如此,林家主人为林平候,生有五子,饮、水、本、思、源,为五个家号(商店号),后来因林国华、林国芳(本记、源记)两兄弟最贤能,因此使用“本源”字号名命。
林本源园邸分为两部分,一是三落大厝(邸),二是园林庭园(园),可能是园的面积比邸大,才叫“园邸”。目前能自由进出的只有园林部分,三落大厝因为还是私人拥有,需要预约。
正因为三落大厝是别人的私宅,简单来说就是有钱人的私处,一般死老百姓怎能任何进入富豪的私处,听说过去的人要在墙外偷看,还会被四周围管家盘问,严密度好比现今总统府,据说当时林家财产富可敌国。现今变的亲民,只要你愿意预约,还是能一窥究竟。
林家花园里的大树仿佛林家人的经商版图,生生不息 繁荣昌盛。(图片提供/蓝白拖)
有一说,林家花园花了五十万两银打造完成,当时整座台北城也不过花了三十万两。
在这里,所有的导览服务均免费,建议大家先看完三落大厝后,再欣赏花园,因为导览人员会一路说故事给你听。重要的是,会对林家花园会有更完整的认识,正所谓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
我没有必要在这里写一堆建筑结构或典故,因为如果你真想去,导览人员都会老老实实诉你。我比较想分享如何从死板板的建筑中,学会活生生的人生哲学。
一般市井小民对林家印象,仅限于拥有地,拥有钱,很少人知道他们林家至今已达七代,这些后代又是如何维持家业。我用三栋建筑物,来谈林家人的哲学观。
汲古书屋
有钱人家有间小书屋没什么了不起,但能从建筑上教育小孩,却不是每家人都懂。如果以装置艺术的角度来解读,每个细节都有玄机。好比屋前之轩亭,看似卷顶,但又像棺材,如同“升官发财”。书屋门口处两侧柱子一方一圆,而是希望林家小孩做人要方正,做事要圆融。出入口三关六扇设计,除了避免潮湿利通风,我猜也是希望小孩书能读通。林家人的教育,真是身教大于言教。
来青阁
昔日招待贵宾下榻之处,传闻李鸿章、刘铭传都住过,以当时的规模可谓六星级,如果没有相当地位,想上楼也难。屋里屋外的精细雕工,还在阁前盖了一戏亭。来青阁屋内的设计比三落大厝还富丽,可见重视客人比家人还重要。
至今政经关系良好,政治捐输,林家也是不落人后。慈禧太后六十岁生日,林家祝寿金就捐赠白银三万两,是当时所有个人捐款最多者。一个小小台湾商人的实力,甚至远胜当时两广总督张之洞和江西巡抚刘坤一。刘铭传时代,看上桃园大溪当时的樟脑局办公室,林家也是二话不说立刻捐输。结果后来开发樟脑的两张专利权,其中一张便批给板桥林家,让林家又累积了两代财富。
到了两蒋时代,不吝啬的的捐出桃园大溪。无论换到现今哪一政党,也都没有与政府交恶过。
“政治就是沟通,不管对方反不反对,先拉进来再说,先拉进来就是朋友了,”七代传人林明成说。
人脉就是钱脉,可见一斑。
观稼楼
名符其实可远观园农耕作之景而盖,当年可一眼望尽大汉溪、淡水河,放眼之处都是林家的庄稼,就是这种制高格局,让林家富甲一方。
“站在最高层做事很重要”林明成说。
做大生意,站不高就看不到远方了。从家族通婚可略知一二,林明成的祖父林尔康娶了宣统帝溥仪老师的妹妹、父亲林熊征娶了清末政治家盛宣怀的女儿盛关颐,而盛关颐的英文老师就是蒋宋美龄的二姊;林明成的姑姑林慕安又嫁给两江总督沈葆桢的孙子。直到林明成这一代,他则娶了同为五大家族之女——基隆颜家第三代颜绚美。更加证明“人多好办事”。
听说林明成每次开会之前,会绕着偌大的办公室,对每一位出席来宾握手寒暄,会议间会全神贯注听取建言,并且埋首笔记,会议结束后又绕场一圈,以45度的鞠躬方式感谢大家。
林家子孙都坚持不卖地,林明成也不例外,屋价高涨至今没卖过任何家产。他甚至认为:自己只是家产的守护者,并非拥有者。
我们都以为林家人只拥有钱财,其实他们真正拥有的是伟大气度与做人之道,下次来林本源园邸,除了带走照片与回忆,也请带走林家哲学。
参考:
1、单小懿(2008),商业周刊,第1075期
2、林本源园邸官网
玩家简介—蓝白拖(http://goo.gl/hC74cv)
出走流浪世界一年,回台湾后发现,真正的人生旅程才要开始。
不喜欢旅行,因为去了就不想工作;不喜欢工作,因为做了就不敢旅行。
鼓励人人都要有“理性的叛逆”。
● 延伸阅读:
肉鲁 %s 从宜兰发现福尔摩沙之美
http://goo.gl/IhdN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