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OOK景点家旅游生活网李欣怡 摄影/墨刻编辑部吴荣邦
“忍者”这个听来神秘的名字,在电影的形象总让人感觉武艺高超又神出鬼没。其实忍者就是现代的“间谍”,专门潜至敌方搜集情报、散播流言并进行破坏的工作。在日本,忍者以伊贺及甲贺地区的流派最为知名。
由于这样的工作性质需要隐藏真实身份,除了平常需伪装成一般平民外,有着层层机关的住家外观看来也与一般住宅无异,使得过去实际的忍者数目无法预估,更让忍者的世界蒙上神秘面纱。
日本战国时代是忍者最兴盛的时期,忍术的传承是运用口述方式,并且只传一子,一直到江户时代才开始有忍术的文字纪录,可惜由于迈入和平时代,当时以忍者为业的人数渐减,忍术便失传不少。
著忍者装在上野城留影,十分受到游客喜爱。(摄影/墨刻编辑部吴荣邦)
花车会馆体验忍者装扮
在伊贺,忍者已经由从前的神秘身份到当地用来吸引游客的主题,花车会馆常是游客造访的第一站。花车会馆展示伊贺当地举行庆典时用来游行的花车,而来访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为了装扮成忍者的模样。一般以为忍者装应该是黑色,根据馆方人员的说法,其实真正的颜色是墨色及棕色,纯黑色在月光照射下反而会微微发光。为了吸引观光客,馆内出租改良版的忍者装有红色、黑色、蓝色及粉红色,租借时可以在上野城游逛一圈,大受游客喜爱。
有趣的是,会馆旁的纪念品部有贩售“忍者饼”,由于需长期保存再加上具充饥功能,忍者饼非常坚硬,吃之前还需用小槌子敲成碎片,成为相当吸睛的伴手礼。
花车会馆展示伊贺举行庆典时使用的花车及器具。(摄影/墨刻编辑部吴荣邦)
上野城城墙高度在日本屈指可数,仔细看城墙是做成扇形,以防止敌人及忍者爬进城内。城内重建的天守阁展示藤堂家族的物品及战服等,46幅名人加持的画作成为里面最珍贵的无价宝物。过了上野城经过俳圣殿,这是为纪念松尾芭蕉诞生三百周年而盖,松尾芭蕉是江户时代的诗人。俳圣殿造型是根据松尾芭蕉而来,最上面是帽子、八角屋檐代表他披的袈裟。每年10月15日殿堂才会开放内部给民众参观。
忍者饼非常坚硬,吃之前还得先敲碎。(摄影/墨刻编辑部吴荣邦)
宅邸机关重现消影术
而解答大家对忍者迷思之处就非伊贺流忍者博物馆莫属,这也是全世界唯一一座忍者博物馆。入口处是重建旧时当地发现的忍者住家,一般人一踏进院子,一举一动全都在屋内忍者的眼中,屋内机关重重,旋转门、翻转墙、可拆式地板还有可逃到屋外的干井等,都让忍者在屋内可任意“现影”及“消影”。屋内看似普通的日常用品,都可能是忍者逃生运用的工具,因为忍者最重要的任务是将情资带回给城主,被敌人抓到后反而无法达成任务,因此忍者的逃生技术实际上要比攻击来得重要许多。
进到忍者住家,每人的一举一动都已在忍者的监视中。(摄影/墨刻编辑部吴荣邦)
忍术修练秘密公开
忍者博物馆内还有精彩的忍术表演、忍者体验馆及忍者传承馆,忍术表演重现忍者高超精湛的技能,并解答一般人对忍者的误解,例如常见的手里剑原来是忍者最后一道防身术,平时是不会任意使用,而忍者体验馆则免费教游客施展手里剑。
忍者传承馆展现忍者磨炼的方式,包括用手指拿起60公斤重米袋,这是为了锻炼手指爬城墙的力量;除了武术训练,忍者还需熟知天文地理、药物资讯,以及懂得如何传播假消息、从敌方套出讯息,有些忍者一辈子在敌方当官窃取情资,其后代仍要持续这样的工作,忍者背后的艰辛超过一般人想像。
手里剑除了飞镖,像筷子等日常用品也都是可利用的替代工具。(摄影/墨刻编辑部吴荣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