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影/池冰蕙
民国八十八年的九月二十一日半夜,发生可说是台湾战后最严重的天灾-“九二一大地震”,里氏震级7.3的强烈地震不只震碎全台多处建筑物,也震碎许多台湾人的心。当时位于雾峰地区的车笼埔断层剧烈错动,造成地表破裂面延伸达96公里,地震后的光复国中校舍倒塌、操场隆起,整体地貌极富地震教育意义,故进一步改建为“九二一地震教育园区”,盼民众能永远记得伤痛,并从中学习防灾知识。
![](/travel/pic/20180222/4aa86f7e52acf4ee4b61240846025459.jpg)
921大地震过后,光复国中怵目惊心的校舍被保留下来。
时间过得很快,虽已整整过了12年之久,但走进九二一地震教育园区,看着当年的老照片、断壁残垣,仍能轻易的记忆涌现,一个个展厅完整的纪录地震史实,并透过剧场、实际体验让民众能生动学习。
![](/travel/pic/20180222/f190086abded168853f1efc341f6309b.jpg)
大范围的砖墙沿着参观步道放置,成为九二一遗迹。
园区内包含“车笼埔断层保存馆”、“地震工程教育馆”、“影像馆”、“防灾教育馆”和“重建记录馆”,“车笼埔断层保存馆”为特殊设计的建筑物,大片落地玻璃面对隆起车笼埔断层,圆弧状环绕原本的操场所在地,馆内则展示全球版块、地震带、强震仪等展品。
![](/travel/pic/20180222/e5cfa8d61060993c13638269ba182733.jpg)
车笼埔断层隆起的光复国中操场跑道。
![](/travel/pic/20180222/adf2bf067256ebf839a23651ddee3192.jpg)
宛如拉起断层般的车笼埔断层保存馆,特殊的建筑设计曾获国内外的建筑大奖。
“地震工程教育馆”壮观的选择在校舍基地上建造,并部分将展示馆建于原本残破的校舍内,加强了强震后毁损的钢筋,使其呈现新、旧合一的面貌,同时看的到原本教室中的黑板、电扇及之后才补强上的压克力。
![](/travel/pic/20180222/ae83a6331067af9281138a248f923313.jpg)
留下的校舍钢筋外露,和压克力等建材加强了房屋结构。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