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池冰蕙整理报导
想起城市的艺术再生,不难想到台湾的高雄驳二特区、台南海安路艺术造街、台东铁道艺术村等地,许多的艺术家齐聚创造出更多可能,追求生活中的品质与艺术;旅美艺术家池农深多年来在美国各地驻村,走访艺术小城,发现艺术活动的确为城市带来转变,故将其中16座城市集结成书,并希望台湾能汲取这些成功的例子,让各城市也能遍地开花。
![](/travel/pic/20180222/1379bd5dcc8d048b44319524e89fc366.jpg)
贫民窟变身自给自足的社区-宾州费城德国村。(图片提供/La Vie)
19世纪中期,美国都会区房价升高,许多艺术家便前往三、四线城市持续艺术创作,打造出一块块艺术的处女地,让看来不切实际、不能做为经济发展主力的艺术生活,重新为小城带来生机。如艺术家叶蕾蕾,用16年改造了费城北部黑人社区;原本荒废的加州小镇孟都西娜,现今每年的音乐节可吸引上万人参加;加州米尔谷电影节每年有多达200位电影制作人参与盛会,导演李安也是从此开始崭露头角;佛蒙特州小镇强生拥有全美最大的艺术村,每年接待超过600位的艺术家,这些城市不同于大城市的梦想,都因为艺术而拥有自己的新特色。
![](/travel/pic/20180222/4bbc9eae25a9a4d134a7ee83e11d5b5c.jpg)
众星云集的梦幻之城-卡梅尔。(图片提供/La Vie)
《向往之城─慢食者与艺术家的16座城市再生运动》作者池农深曾以《叶蕾蕾传奇》纪录片荣获第51届哥伦布国际电影电视节铜牌奖,她在书中将自己近三十多年驻村的经验,精华呈现城市再生的过程,打造“生活即艺术”的悠游氛围,盼民众也能在感受舒适的人文情怀之余,对艺术与城市的发展有更深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