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影/李欣怡整理报导 资料来源/MOOK编辑部
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生于西班牙南部的小镇,父亲和好几位祖先都是画家,从小就是个艺术天才,16岁就拥有自己的画室,19岁就开始举行画展,到他91岁辞世,他所留下的绘画、版画、雕刻和陶器共计15000件。最近来台展出的毕加索经典作品来自巴黎毕加索美术馆,原先是为了抵遗产税而将其作品捐给法国政府,也因而造就了这座美术馆拥有最精彩的毕加索画作。
毕加索曾在法国南部安提布定居,并将作品捐出,当地也设有一座毕加索美术馆,此外,他也曾在巴黎留下不少生活足迹,趁著这难得一见的世纪艺术来台,到毕加索的世界旅行吧!
![](/travel/pic/20180223/910e38b6d4b6627dd0150d75faf6dc42.jpg)
位于安提布的毕加索美术馆原是摩纳哥王室的城堡。
1900年,毕加索初抵巴黎,这时的艺术界正是新旧交替的时刻,后印象主义和反自然主义的两股力量互有牵引,受到前人以悲伤色彩描绘巴黎的影响,他进入了“蓝色时期”(1901~1904)。在这段时期,毕加索所表达的是被遗弃的人们和绝望的现实,初至巴黎的他还在为贫苦的生活所困,加上他最好的朋友卡沙赫马斯(Casagemas)因失恋而自杀,忧伤的毕加索以蓝色为主调,创作了《招魂》、《修女》、《弹吉他的老人》等画作,纯化过的形体和刻意悲凄的动作安排,是富有文学意涵的一个时期。
![](/travel/pic/20180223/51c066fdf3a8bdef6519ff3d669fd6d5.jpg)
作品《赤足的少女》为毕加索14岁时的作品,可见严谨学院派训练。
![](/travel/pic/20180223/e68e0e5a4b1864af0559d9b1d07ce836.jpg)
《男子肖像》属于蓝色时期作品。
定居巴黎蒙马特之后,毕加索认识了女孩奥利维叶(Fernande Olivier),也开始拓展他的交友圈,他认识了很多艺术家、文学家、评论家及收藏家,心情的转变使得他逐渐转移到“粉红色时期”(1905~1906),这段时期主要是他的过渡期。
![](/travel/pic/20180223/2462a7c00be5642423a03ebdbb84e684.jpg)
位在蒙马特画室的毕加索。
1906年,毕加索创作的《亚维侬的少女》,标示了他转入“立体主义”(1907~1915)的关键点。原本毕加索是以五个裸女和两个男人做为模特儿,以传统的人体曲线及空间远近描绘,结果却在创作过程中移向纯粹造型,并将两男除去,所完成的是五个宛如化石没有表情的裸女群像,不见女性肢体的丰润美,只有原始而大胆的块状线条。这幅画震撼了当时的艺坛,还有人说毕加索大概是发疯了。虽然说毕加索后来又发展了“新古典主义时代”(1915~1924)和“变形时代”,但立体主义可以说是毕加索的青年盛期,也是他自身的革命时期。
![](/travel/pic/20180223/56387bbe10f469b58bf0cb8a522915df.jpg)
作品《女子头像》属新古典时期,图像有如塑像般,强壮而有力。
-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