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视角
我们最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眼睛当作相机取景器,使用大范围视野“扫描”自然景观,导致人在景中却无景可拍,或是时常处于一种拍摄灵感匮乏的“失语”状态。因此,在拍摄花花草草之前,最需要做的一件准备工作就是放低身段,拉近自己与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尽可能的融入田间地头,以上下高低不同的视角,打量那些隐藏在细微末节处属于春天的记号。当然,如果你想拍的整片波斯菊花丛或郁金香花海之类的澎湃景象,就又另当别论。
常见的花卉摄影视角主要以下几种:俯视,平视,仰视。在站姿状态下,我们可以较为轻松地由花苞所在位置的正上方,记录各种色彩鲜艳、形状完整的单株花卉。使用跪姿、蹲姿,甚至躺姿,则可以让镜头与低处的花朵处于同一水平线,从而拍出花簇内部的层次感。再有,可以加上自拍杆,以平视或轻微仰视的角度拍摄位于植株顶端的叶片或花朵,以万丈晴空作为背景,拍出清爽干净的画面。
构图技巧
旅居荷兰的摄影师熊瑛推荐了几种不同的构图技巧可供参考:对角线构图、九宫格构图、中心构图、前景及后景构图。
对角线构图适用于拍摄有枝干的花朵或叶片,画面清新且富有艺术感。九宫格构图适用于拍摄花卉特写,较为常见的做法是焦点聚于花蕊处,落于九宫格交叉点,或只拍花苞的一小部分,使用大量留白传递意蕴。前景及后景构图是拍摄大面积绿植的最佳选择,根据被摄对象及场景的特点,选择性的地将前景或后景化为带有朦胧感的散景,从而突出处于视觉中心位置的被摄对象。
使用非大光圈镜头,不太容易拍出强烈的散景,但是调整焦距、只用较浅的景深,同样可以展现出有主次分明、有写实感的繁花美态。另外,在拍摄单株花卉时,让茎秆处于失焦状态,也是一种生动活泼的表现手法。
增加配角
为了避免画面呆板单调,选择高低起伏的山丘,有河流、风车、乡间村舍点缀的原野作为远景,也是一种相当讨巧的做法。 但如果想要把花花草草的“精气神”拍出来,你可能需要邀请阳光、微风、水滴、昆虫之类大自然里随处可见的“名配角”进入镜头中。
逆光条件下拍摄出来的花瓣,周围会有一圈漂亮的轮廓光。花瓣上的水滴,地面上坑坑洼洼的水洼,以及水中的倒影,则会为画面里的静态植株增添一份生动活泼的表情,有机会不妨试试看。风是无法拍摄的物体,但是当我们以慢速快门记录田野时,可以看清风的动态曲线,不妨试试看把镜头放在较低的位置扫过摇曳的雏菊丛,或是近距离捕捉一朵蒲公英迎风挥洒种子的模样。此类有氛围感的画面最容易让人“哇”一声叫出来。
装备选择
“微距”、“变焦”、“大光圈”,是与花卉摄影相关的三件必备法宝。相比一般镜头,微距镜头的优点在于能以超短的对焦距离,拍摄出更细致的图像,而大光圈镜头也是拍摄花卉最常用的镜头之一,一般意义上的大光圈大于f/2.,它能够营造出极浅的景深,让凌乱的背景虚化为大片渐变色块,从而突出前景中花朵绽放的美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携带一支轻便的脚架,一组钳夹,一个挡风板(可以用遮阳伞代替)也是不错的主意,有了这些小工具,你大可不必担心因手抖、风吹造成的各种跑焦、糊片之类问题了。
美国知名风景摄影师鲁思迪・帕克赫斯特(Rusty Parkhurst)的随身背包里永远放着一个双头钳夹,他认为钳夹用途广泛,除了可以用于保持植株稳定之外,更大的好处还在于可以使用它来改变花草原本的位置、次序,让摄影师可以基于构图需要加以适当造型,呈现出类似于摆拍的效果。他还有一个建议是,摄影新手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拍摄习惯,用柔韧的金属丝、金属夹、电线、胶带自制一枚钳夹(注意在夹子里垫入一层海绵,以防止花茎或草杆被夹碎),试用看看效果如何,再加以改进。很多时候,在缺乏三脚架的情况下,使用钳夹搭配路边随意捡来的一段树枝,就已经可以为花花草草提供可靠的固定支撑作用了。
美图效果
使用智能手机或以智能手机搭配微距镜头拍摄花草,是如今绝大多数人的首选。相比单反而言,智能手机在微距拍摄领域的废片率要高很多,主要是焦距和景深不易控制,画面大幅度抖动的情况难以避免,往往需要增设三角架支撑才能获取理想画面。它的优点也十分明显,特别是与智能手机配套的数量繁多的美图工具,可以让菜鸟秒变老炮,利用不同风格的滤镜和艺术效果为影像加分。
现居阿根廷的摄影达人卢华山向我们推荐了两款好用的美图工具,Snapseed和VSCO,两款工具的功能都十分全面,可以让使用者轻而易举的完成图片裁切、调整对比度、增加高光和饱和度、色彩校正等编辑效果。需要补充的是,美图工具不必贪多,锁定一两款长期使用才是最佳方式,用到手熟后,自己拍片风格也就呼之欲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