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广州女大学生任安儿在徒步穿越新疆的途中失联最终罹难的消息令不少人倍感唏嘘,在全民健身的热潮下逐渐受到追捧的户外运动,也再次因安全问题引发热议,如何在享受户外乐趣的同时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更成为了公众最关心的话题。近日,信息时报记者就如何正确进行户外运动急救的问题,对洛阳、风月两位户外运动教练以及广东省中医院急救科医生郑丹文进行了独家专访。专题策划 郑少山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杨杏萍
[迷路篇]
在户外运动,特别是徒步、定向越野、登山等在野外开展的运动项目中,迷路是最常见的事故之一。户外运动专家洛阳、风月表示,在野外迷路后,关键是使用正确方式报警求援,这将大大增加你被找到的机会。
正确求救方法:
意识到自己迷路后,不要慌乱,保持冷静。
尽快通过电话呼叫救援,如无法准确描述自己所在位置,应尽可能详细地将自己出发位置、方向、行走时间、周围景色描述出来,以便救援方推测出具体区域,提高搜救效率。
等待救援的过程中不要再次移动,停在原地等待搜救人员的到来。如遇到不可控因素必须离开(如恶劣天气、野兽及其他可预见将威胁到生命安全的危险),必须设法告知救援方自己离开的方向,并沿途留下明显标记。
保持心情平静和愉悦,不要焦虑慌乱。可通过交谈、进食、睡觉(雪地、雨天及恶劣天气时不能睡)等方式转移注意力,避免不必要的活动,尽可能保存体力。
如无法通过电话通知外界,利用声音、光影、狼烟等方式持续发送求救信号,求救信号遵循“有规律且持续”的原则,如连续敲击三次,停顿一下后再重复敲击三次,以吸引路过的其他人员的注意力,为自己创造尽可能多的获救机会。
团队迷路时不要分散找路,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单独行动。如必须有人出发寻求救援,尽可能平均分组,最好保证两组内都有男性同伴。求救组出发后,留守成员坚守原地等候救援。
专家提示:
风月:在前往野外、雪山等人烟稀少的区域探险时,一定不可以只身前往。要与熟悉的人结伴同行,不要到了当地才临时组队。团队人数起码4人以上,同伴中保证有男性同伴和两名以上有探险经验的人员。
[救护篇]
受伤是我们最不愿看见却无法避免的事情,因此一些基本的救护知识和技巧无疑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常识。在户外运动中,这些救护方法更显得尤为重要。
基础救护方法:
皮外伤
在遇到野外擦伤、划破皮等皮外伤时,首先应尽快完成伤口的清洁和止血工作,在无专用医疗消毒剂的情况下,可使用凉开水冲洗伤口,如需使用自然环境中的水,尽量煮沸晾凉后再用,避免水中细菌导致伤口感染。
创面较小的伤口在已止血且能保证伤口不会受到二次擦碰的情况下,不要使用止血贴。较大、较深的伤口或出现血流不止的情况,更不要使用止血贴,使用医用纱布按住伤口并尽快就医。
食物中毒
误食野外食物后如感觉不适,尽快用抠喉等方式催吐,吐完后喝下大量清水并尽快就医。
在户外除非万不得已,不要采摘任何东西食用,非吃不可时,优先选择浆果。
蛇伤
被任何蛇咬伤后,第一时间拨打120求救(一定要强调自己被毒蛇咬了),并就地休息,不要移动伤肢,等待救援。
可服用蛇药(药店有售),蛇药有清热解毒功效,可起辅助治疗作用,但不起决定性治疗作用。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剂量服用,不可盲目超量服用,以免让身体产生不良反应,适得其反。
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利用负压装置(如去掉针头的注射器)将伤口处的血液吸出,禁止用嘴直接吸吮。
尽可能记住咬你的蛇的外貌特征,并告知救援人员。
以上方法同样适用于毒虫叮咬的处理。
专家提示:
郑丹文:如果你不确定你有专业救助能力,最好不要盲目做任何救治,更不要用电视剧里的方法自救或施救,很多情况下做多错多。
[自然灾难篇]
在天灾面前,生命脆弱得不堪一击。不在恶劣天气出行是对大自然的敬畏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在出行前查询目的地的天气情况和地理特点更是一种必要准备工作。
突发天灾自救法:
雷雨
雷雨降临时如身处空旷平地、森林等易引雷区域,应迅速停下脚步并丢弃身上所有金属物品,并迅速蹲下(如背包为防水面料,可坐在背包上,不能坐在地上),双手抱头,尽可能将身体蜷缩成一团。如有条件,做好防雨措施,避免衣服被打湿。
雷声远离后15分钟左右后方可起身,并尽快转移到安全地带。团队出行遇雷时,成员必须分散开来。
水流
大多数情况下,平地安全性高于水域,除非万不得已,不要轻易选择穿越水域。一定要这么做时,脱下衣服穿越,穿越完成后再穿回衣服,避免衣物弄湿导致失温。穿越河流前尽可能找根粗长的木棍,除了可辅助支撑身体降低失足风险外,也可测试水高,避免突然踩空遇险。
专家提示
洛阳:我们有句话――“山永远在那里”。永远不要试图克服恶劣天气,没有任何一次旅游值得你冒生命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