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汲鲇魏吐眯械牟煌?
之所以称呼为“出游”,而不是“旅行”,是因为我发现许多人对于这个概念存在着误区:
曾经在单身时代,在朋友圈发布集结令“有人跟我一起去海边浪吗?”,结果有个朋友回复我,“我挺想去的,你是打算十一长假的时候去吗?”。对于这个提问我挺惊愕的,因为当时才6月份啊,我发出看海召集令,当然就是想本周末去呀!
很明显,在很多人的眼里,出游便一定是长途远征,只有在五一、十一黄金周这样的“大型假期”,才能够出游。
至于平时的所有周末,由于平时工作日上班已经很累了,很多人选择不如宅在家吃吃睡睡休息!
在这种观念误区下,有些父母就会觉得:“带娃出游不就是自找麻烦,瞎折腾吗?而且对于我们这种又没钱又没时间的家庭来说,还不如周末在家带娃呢!”
如果有这种想法的父母,赶紧醒醒!
对于孩子来说,出游不在于去过欧洲美洲,不在于吃了多少金贵大餐,不在于住过豪华五星级酒店,而更多是大手牵小手一起去看世界的心灵沟通呀!
而且,带着孩子出游的方式有太多种,全看自身哪种方便:你们家可以选择小长假的周边自驾,一脚油门去到哪儿便是哪儿;也可以是城区的动物园、游乐园,免费公园、同样让孩子笑逐颜开。
02%汲鲇味院⒆拥暮么?
在丰富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更聪明。
美国生物学家马克・罗兹维格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老鼠实验”。
在试验中,他将老鼠分为“贫乏环境组”和“丰富环境组”。
在贫乏环境组中,几只老鼠被关在光线昏暗三面不透明的笼子里。
而在丰富环境组中,几只老鼠被放在一个光线充足、娱乐设备齐全的宽阔笼子里。
几个月后,实验结果发现:丰富环境组的老鼠们,机灵好动,贫乏环境组的老鼠呆滞老实。
并且,解剖老鼠的大脑后,发现丰富环境组的老鼠们的大脑皮层,无论在厚度、蛋白质含量和细胞大小等方面,都比贫乏环境组的老鼠有优势。
所以这个实验给了许多父母和教育专家一个启示:资质一样的孩子,在不同的环境中,大脑发育的结果也会完全不一样,生活的环境越丰富,孩子的综合能力、空间能力、免疫力、平衡能力、语言能力、行动能力、图像能力和绘画能力都会更优越。
换言之,丰富环境中的孩子更聪明!
而带着孩子出游,正是一个给孩子提供丰富环境、积极且意义非凡的教育方法。
03%即?蕹鲇危?乙灿杏龅秸庵肿璋?
我虽然热衷于带娃出游,但是也遇到过来自家庭成员的阻碍:
“干嘛每周都换新的地方玩啊?就小区和旁边公园转转不就行了!”
“小孩子又没记性,看了也记不住什么……”
“一玩一整天,在外面吃饭会热气,对孩子身体不好!”
“平时带孩子都够累的了,周末还带出去奔波折腾,你累不累啊!”
所以我常常和闺蜜戏称,想要动员家庭成员带娃出游,比小李拿奥斯卡还难哇!
说实话,带孩子出门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
年龄小的孩子出门,奶粉、尿布包、各种大包小包一大堆;
再大点的孩子,喜欢调皮淘气,不可预见性的确比大人的出游多很多,你需要担心和操心事项几乎是成倍的增长。
BUT!身为父母,我们却不能因此轻易阻断和孩子一起出游的征途。
今天,你面对带着孩子出游的挑战都畏惧不前,将来,孩子会不会也因此成为因畏惧风险麻烦而不敢探索尝试的人呢?
04%汲鲇胃?⒆哟?吹母谋?
尽管我并不喜欢以“出游能让孩子更聪明”作为衡量带孩子出游的价值。
然而,聪明,意味着将来更轻松地认知世界、面对人生,这难道不是你所能给孩子的最好的人生财富么?
精彩的长途出游,能给孩子带来不少收获:
当她说出“连绵不绝的山”“五彩缤纷的花”,这就是旅途中带来的见多识广;
旅途中要按时起床转飞机,去游乐场要排队,用餐时候不能大声喧哗,这就是旅途中带来的遵守规则;
让孩子拖行李箱或者背包,出发前鼓励他们打包,核对物品清单,这就是旅途中带来的参与意识……
而周末短途的本地游,带给孩子的收获,又何尝不是收获满满?
带她去儿童公园玩沙子,孩子能感受到,沙子是细软的,脚是会陷进去的;
带她找个农家菜吃吃陈皮骨、叫花鸡,意外发现原来1岁多的孩子是会自己手拿着骨头啃肉的;
带着她去游泳,她会发现原来除了浴缸以外,其他可以玩水的地方是这么的好玩;
带着她去看每一座桥,每一座塔,我都会告诉她名字……
不在乎远近,只要出游,每一道风景都是孩子的新大陆。
他们在这风景中,看,想,问,答,在不断的思考,观摩,行动,体验中,积累自己了解这个世界的认知地图。
不要觉得孩子不会懂,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会转化成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而成为他们认知地图里的一个个标签,这种光芒,会在将来不经意间,突然绽放。
05%汲鲇问歉改负秃⒆拥谋舜顺删?
带着孩子出游,除了带给她们人生的收获,又何尝不是父母和孩子之间彼此成就?――孩子也带给我们许多从前的人生中,未曾有过的体验。
如果不是和孩子一起行路,我们不知道一条简单的林间小路可以这么有趣,就连收集一堆树叶都是开心的收获;我们也不知道原来奔跑跳跃是人最开心的状态,原来每一朵花、每一棵树都有如此独特的名字……
都说出游让孩子明亮眼眸、充盈精神、体验生命、改变人生,而我们,光是看到孩子的笑颜,便已足矣!
我们在孩子心里,种下一颗爱生活的种子,那时,必然枝干挺直,树冠如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