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兰岛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科研基地。气候变化研究,本世纪最重要的研究课题,是关我们所有人的未来。在极寒荒芜的格陵兰岛,舒适和温暖是岛上科学家们最大的渴求。本着“舒适每一个人,舒适每一种可能”的品牌理念和发展目标,阿里斯顿舒适极限挑战行动就是要在格陵兰岛为科学家们制造“舒适”。然而在北极的严寒和恶劣条件下,达成使命对于三名阿里斯顿技术专家来说意味着前所未有的困难,绝无仅有的挑战。
意外频发的艰辛旅途
格陵兰岛,位于北极圈的北面,将建造舒适空间的器材顺利运送到那里是阿里斯顿专家团队面临的首要困难,需要借助不同的交通工具来完成这个任务。
在挑战之旅开始的第一天,北冰洋的浮冰就给了团队一个下马威,卫星数据显示这里出现了十五年未曾见过的情况,坚硬的冰层阻挡了通往目的地的最后路程,建设材料只好搭乘一艘破冰船通过狭窄的浮冰航线来完成运输任务,这是唯一能去到强风暴雪和海冰环绕之地的工具。
三名专家先搭乘飞机后转乘船只奔赴目的地,遇到了很多的浮冰,情况变得危急,不得不掉头回去,以免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但挑战不会就此终止,专家们转而搭乘直升飞机飞往目的地。然而当团员们在港口迎接破冰船时,却发现缺少了四件重要的零件。为了争取时间,他们只好先做基础搭建工作,并等待缺失零件的到来。
在格陵兰当地人的帮助下,重新出发的四箱零件通过雪地卡车和雪地摩托运送给正在返航的破冰船,在一望无际的冰原上艰难前行。不幸的是,一辆雪地摩托侧翻在冰窟里,但最终在当地人的帮助下,成功将雪地摩托拖出,终于送上破冰船继续前往目的地。
中国挑战英雄黄元硕Andy在收到四件物品即将到达的消息后,一面增加人手加速建造工程,一面让同伴Oleg 和William驾着传奇的极地运输工具―狗拉雪橇去迎接那重要的四箱零件。在寒冷的北极夜色中Andy等待两位伙伴的归来,当北极进入完全的黑暗,大雪覆盖了所有人畜的痕迹,担心他们迷路的Andy只能在茫茫雪原里手拿信号弹指引,鲜红的信号烟在这样的环境里格外亮眼,而看见了信号向他狂奔而来的雪橇犬却为这一场景徒增了惊险的气氛。三人相聚的那一刻是多么令人激动,再艰苦的旅程,也不能阻挡他们完成挑战的决心。
严酷的环境 稀缺的资源
在挑战之旅启程之前,阿里斯顿三名技术专家在哥本哈根大学的永久冻土研究中心会合,并讨论如何在特殊条件下完成供暖,需要对壁挂炉进行哪些改装。然而再充分的前期准备,也无法预料即将面对的困难。
等待他们的不止有零下50度的严寒,暴风雪也时不时考验他们的耐性。在舒适空间的施工过程中,团队经历了两次暴风雪袭击,刚刚铺设好的房顶瞬间消失,然而他们并未放弃,最终成功搭建了这座暴风雪中的小屋。
此外,格陵兰岛的特殊环境是对阿里斯顿产品技术和性能的极大考验。因为岛上的水、电和天然气资源都是非常稀缺的, 对产品的节能环保和低能耗性要求极高。其次,格陵兰岛低至零下50℃的气候,必须使用特殊的零件,比如烟道、防冻剂、散热器、防风装置等。且岛上只能使用液化石油气罐,是对他们专业技能的极大挑战,是对他们团队协作的极大考验,更是对他们勇气和决心的最大突破。在三位技术专家的通力合作下,终于让阿里斯顿冷凝壁挂炉ALTEAS ONE温暖了这间极地小屋。
遥远的边缘世界 思念和友情
当挑战结束,三位专家这样说到:
中国英雄黄元硕Andy:“在格陵兰岛,我学会了什么叫做珍惜。”出发前父亲的叮嘱仿佛就在昨天。
俄罗斯英雄Oleg Belyy:“我只想回家,我想的我妻子还有我的家人。”
意大利英雄William Randaccio:“我回来了,但身体的一部分永远留在了那里。“在北极的时候,他的妻子给他写了十几封信来表达思念之情。
在北极这样远离家园,且又偏远空旷的地方,会感受到深深地孤独感和思念之情。而来自世界不同地方的人们汇聚于此,他们打破文化语言的界限互相合作帮助,彼此互相慰藉扶持,收获珍贵的友情。科考站的人们来来去去,一代人接替另一代人, 留下的最多的还是相聚时的欢声笑语,相处时的温暖美好,每一位科研人员的意志的传承。来自中国、俄罗斯、意大利的三位阿里斯顿技术专家既要共同努力完成挑战,也在相互陪伴,打破语言和文化的边界。在暴风雪肆虐的日子里,他们在一起除了讨论建造工作,还在一起下棋,学习意大利语,也会打打乒乓球,他们还亲自下厨为科考站的工作人员烹制大餐,William还在北极度过了令他难忘的一次生日,正如他所说,在这里他找到了其他的家人。
当然,他们给在北极的科学家们留下了一座像家一样舒适的房子。
把舒适带去最无缘的地方,让可敬的科学家们拥有舒适的科考住所,这背后的艰辛一一呈现在这部精彩绝伦的纪录片之中,仿佛与他们一起到了那即寒冷又充满温暖的北极之地,快与我们一起,走进这部精彩的故事之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