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营地建设与水上运动怎么结合发展?行业专家观点汇总
本文根据中国露营地行业公开课之露营天下说上海ISPO专场各嘉宾分享内容整理而成。ISPO牵手露营天下,将水上项目与营地活动紧密结合,不断探索让夏季营地经营锦上添花的方法,共筑水上运动与露营结合的生活方式。
参与本次公开课的重要嘉宾:
中国皮划艇协会会长邓继
北京体育休闲产业协会社会事业部标准规范部部长蒋向北
高海拔冰川漂流世界纪录创造者甘玮
陆程网创始人丁宏波
上海ODM规划设计高级副总裁杜书亿
上海季高游乐设备有限公司创始人李慧华
主持人:今天一起探讨关于露营地及水上运动结合的话题,在座有水上运动方面的专家,也有营地规划建设方面的专家,希望能够碰撞出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干货。
主持人:营地水域建设应该侧重原生自然还是人工开发?如果营地没有水面资源,营地有没有必要去投入做一些人工的水上项目?有哪些项目可以选择?
邓继:我觉得营地的魅力应该是自然风貌和给予人放松的心境,只要必备的基础设施到位,能够承担其接待功能即可。我不太主张进行过多的大基建、人工开发等。基础建设投资太烧钱,而且从目前营地盈利模式来看营地经营者目前还处在一个比较纠结和犹豫的状态。所以我认为,保持原始的风貌,就有更大的创造性和可能性。
我们的惯性思维认为,水上运动必须要有大面积的水域,实际上水上运动有很多细分项目,包括在泳池里都可以进行许多多精彩的水上项目。比如浆板球、水球这些。另外,一些科技体育运动当中如航海模型运动也属于水上运动,青少年和亲子家庭都很喜爱,像这样的项目,不单只是一个体验,它可以培训和无限延展。所以我认为即使没有公开大面积水域,也能做水上项目。
蒋向北:首先营地水域建设应该侧重于原生自然而非人工开发,肯定要侧重于原生自然,要保证原始风貌的自然环境。但通常在国内,具备极佳条件能开展水上运动的水域,大多都是水源保护区。而政府给你开放的某些水域,有时候并不适合做大众休闲类的水上项目。从运营上看,一方面我们要对场地进行稍加干预和修缮,同时为了确保运营安全,要对一些危险区域要做调整。所以,有时对环境进行少许人工干预还是必要的。
甘玮:在没有天然水域的情况下,是否要人工开挖呢?首先应该了解几个比较普及的水上项目。如皮划艇在近水比赛少的情况下只需几百米水域就能满足需求,比赛多的情况需要1-2公里的水域,这样大的场地如果用人工开挖会耗费大量资金。再如漂流这块,2013年有个马蹄型场地,每一次通过5个大泵把水抽到顶上,一个400米落差的循环池子,这个场地建设费用非常高。
邓继:作为露营地的经营管理者,我们有没有必要去配备水上运动项目?
嘉宾:露营地还是以内容为主,可以是各种户外运动,根据每个营地规划条件不同选择合适的水上运动项目。
嘉宾:中国有丰富的水文化传统,自古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大都与水相关。我住在杭州,浙江拥有绝佳的自然条件,秀美山川,长河坐卧,短流星落,但很少有水上运动项目。浙江这么大一个购买力雄厚的市场,却很少有家长带着孩子做水上运动。作为一个不惑之年的家长,也会希望孩子能找专业的教练做培训,让他们真正融入自然,体验水的乐趣。
主持人:江浙拥有优质的水域条件却没有很多专业性的水上体验项目这是为什么?是经营收益有问题,还是专业人才不够,抑或是其他方面的原因?
邓继:首先,水上项目进入国内时间不长,其次这个行业缺人。缺人有两方面,一缺行业人才,二缺消费人群。国人对水上运动认知还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些项目表面上热闹但实际不赚钱,我们缺乏一个理性消费观念。因为我们进入所谓的大健康休闲时代没多少年,我们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政策未必赶得上潮流。作为从业者纵然很想开展诸多水上运动,但未必能拿到资格许可。政策红线无法逾越,政策缺口短期内无法填补,这些不是我们集体呼吁一两年就能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给政府一些时间,也给自己一些时间,也给消费者一些时间。但是我相信,这个水上运动产业的发展会随着政策的推动、公众的认知升级而越走越好。
主持人:两种水上运动产品形态中,是最简单的体验产品好呢?还是专业层次高的产品好?
邓继:做大众的体验产品并没有错,服务于大众,靠大流量获利。而做专业性很强的水上运动产品,可以上升到培训和赛事这个层面,能提升客户复购率,对你的营地品牌和服务会有更高的忠诚度和依赖度。我觉得两种产品形态,依据你的营地资源特点和经营模式决定,而且可以是动态变化的,并不一定是“有我没他”的单选。
李慧华:在国内,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导致亲水体验项目非常少,但是玩水又是人的天性。所以,我认为这块市场潜力非常大。从消费者的需求来看,水上项目基地要有吸引力,要么项目极具特色,其他地方罕有,要么项目种类丰富,选择多样性。水上运动前景非常广阔,因为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拥有足量的消费人群。哪怕不需要太专业,只是休闲性的也会有广阔的市场。
主持人:有没有好的案例可以跟我们分享?如何做好一个水上项目营地?
丁宏波:我在想有没有特别好的水上运动与营地结合的项目,但我没找到。一方面是因为这是新型的组合,另一方面被场地、安全、水质等方面的原因所限制。我去过十几个营地,都没发现哪个营地能够很好地利用水面。
国内的房车露营地还处于初级的阶段,未来还有很多的可能性。可以因地制宜开展一些尝试性活动,没有差异化的项目如水上乐园这种就不必花费太多心思,一个营地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拳头产品,需要费一番功夫。例如,华东地区不仅在国内消费力较强,而且是江南水乡,我认为做露营地可以考虑加入更多有特色的项目。露营地是一个海陆空三栖综合的平台。陆地这块跟住宿,房车联系紧密,还有户外运动方面如徒步、骑行,这几年开展得都非常不错。水上这一块,有端午节的龙舟赛等中国传统的赛事可以做。空中限制较多就暂时忽略。水上是一个新型的发展方向,一旦启动可能就是爆发性增长,所以大家要看准、想好自己的项目。
主持人:作为一个专业运动员出身,您能否讲一下关于行业人才培养的问题?
甘玮:从行业规划发展来看,到2020年达到1000家水上运动俱乐部,水上运动有皮划艇、赛艇、潜水等等,种类丰富。国内有5万多条河流,8万5千多座人工水库, 500平方米以上岛屿有6500多个,水域面积很大,却只有1000家俱乐部,这个数量对于中国水上运动来说远远不够。另外,专业型专业人才国内应该是不缺的,只有1000家俱乐部,历届退役的运动员基本已经足够委用。
但其实行业真正缺乏的应该是复合型管理人才,既要懂得俱乐部的运营管理,又要懂得如何去推广俱乐部和水上运动。我们跟总局一直在做运动员退役转型的工作,让拥有核心技术人员退役后能够服务各个俱乐部,能有专业人才带客户进行水上运动。这样既能保证安全,又能保证参与者学以致用。
因为水上运动刚开始面向全民,有很多方面都不健全,尤其在人才缺口这一块。运动员本身拥有核心技术的,国家培养了十几年,在退役后能够进行系统性培训,最终让其成为俱乐部管理运营,用他们的核心技术为行业做一些服务,我觉得非常有必要。我个人认为,让运动员转型成俱乐部核心人才,既懂得运营管理,又运用核心技术,又能够制定各种训练方案,包括娱乐,健身方案。他们肩负着纯健身任务,也肩负着竞技体育发展的任务。
主持人:现在这些专业体验型水上项目基本上都是以俱乐部的形式在承载,这些俱乐部和营地之间目前怎么样的合作方式?俱乐部需要营地提供怎样的基础设施条件?另外,营地的盈利前景怎样?
蒋向北:就我目前了解的情况,从运营数据来看还是比较乐观的。一般俱乐部跟营地合作形式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是租赁型,俱乐部租用开发商土地,每年交一定租金。有时候会配备一些基础设施,其余由俱乐部负责运营。
第二种是合作运营的模式,俱乐部为营地引流,同时带动营地的住宿,收益由双方按比例分成。还有一些高瞻远瞩的俱乐部,跟投资方、资源方合资做公司,各占一部分股份,公司专门负责营地水上项目运营,最后按照股份占比分成。
主持人:有什么好方法解决水上运动获客问题吗?
蒋向北:水上运动产品设计有很大关系,如果你只是做一个让客户即兴纯玩的项目,获得回头客的几率比较小。如果从一开始就给客户制定一个培训成长计划,这样客户粘性就会更强。从目前获客这块来看,从去年到现在,算是水上运动井喷的时期。大众对于皮划艇、桨板这些水上运动的认知度有所提高。所以,现在除了传统的暑期客流很稳定以外,周末客流也很大,更多是帮一些当地的企业做团队建设活动。
杜书亿:水上活动跟营地叫户外文化产业,在国外属于活动带动产业。中国刚好相反,产业想要植入文化。营地推广可以跟学校结合,让孩子从小植入这种户外生活文化的概念,包括露营和水上活动。现在教育提倡DIY,国外露营,很多项目都是营员自己动手完成。
主持人:水上运动也好,露营地也好,在中国都是一个新兴产业,这两个行业的结合,你们认为谁会先带动谁发展?
邓继:从我的角度来说,我更希望露营产业带动水上项目,因为露营地投资量现在比水上运动俱乐部体量大得多得多。
实际上这两个行业应该是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局面,两个行业融合发展彼此要有需求,需求是合作发展的基础,需求是这两年我们行业机构和从业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思考的,我们请教露营地专家,倾听营地的述求,结合我们的能力提供相应服务。
蒋向北:就目前来说肯定营地产业更大。但是,目前国内营地高度同质化,很少有营地能够做出自己的特色。所以,恰恰水上运动是能够帮助营地做差异化经营的一个关键因素。我个人认为,在短期之内应该水上运动发展会带动营地建设和营地发展。特别是水上运动在民间赛事活动不断兴起,要体验水上运动,势必要找能够开展这种运动的场所。一旦水上项目发展带来客源,随之而来配套的餐饮、住宿和服务设施也将兴起。营地有了水上运动爱好者光顾,足够养活一个营地。
丁宏波:水域对露营地是非常重要的,它也是露营地重要组成部分,我觉得其中任何一个带动另一个都有可能。如果客源是冲水上项目而来,则营地受益。如果客源冲着营地而来,则水域可以帮营地留住人。露营地是一个平台,有些投资量会比较大,水域也有很多项目投入也很大,投资回报周期都比较长一点,这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