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参加了南京亚洲户外展,今年是亚展十周年,逢十逢五总会给人很多期待,觉得那应该是里程碑式的节点。确实,本次各种知名品牌云集,各种业内大咖汇聚,各种精彩的活动安排,内容非常丰富。
我是深圳音特迈歌音响科技有限公司的诸葛齐,刚开始创业做便携式户外音响,作为一名行业新兵,门外汉,第一次来看亚展,收获挺多,所以想把一些想法整理分享,和圈内高人一起交流。
总的来说:在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影响下,行业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文化+;互联网+”的趋势非常明显。
一、 “文化+”的趋势
文化这个概念太宽泛,这里说的文化,缩小一点概念,大概约等于“户外精神”的意思吧。如果一个产品,一种服务,一个俱乐部没有文化,那么它就没有精气神,让人没有很好的感觉。在当下这样一个用户“为感觉而非功能”买单的时代,“文化+”应运而生。来看看从展会一些片段中我们看到了什么趋势:
1、有分享平台,才有户外文化的沉淀
荡客,一批初出茅庐的IT男,凭借这么三年之内据说网罗了全国5000家俱乐部在这个平台上呢!只有有文化的平台才能吸引数量这么多,范围这么广的户外俱乐部。
杭州荡客在俱乐部区面积挺大,他们没有用来展示产品,而是来搭建一个展示户外文化的交流平台,每天分享时间都排的很满,座无虚席,演讲者都是全国各地,各种草根大咖,怪咖。如果说80前一些户外大咖有丰富的“户外经验”,而这批80,90后大咖有丰富的“户外思想”。
来看看他们都分享些什么主题:“俱乐部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ISO管理能为俱乐部带来什么?”,“公益与户外如何结合?”等等……
某些展位也有这样的分享,比如斯巴鲁展位,就请到了旅行达人“小司这厮”。小司非常轻松幽默,侃侃而谈,分享了他和女朋友从上海出发,历经16个月穿越亚非,历经千难万险,到达非洲好望角,最后在尼罗河的一艘破船上完婚的感人故事。这样的故事,是户外文化最生动的诠释。
绿野网在亚洲展启动了优秀户外领队的评选--- 指南针奖。一方面,领队确实决定了户外活动的质量和体验,与此同时,户外文化需要谁来传播?户外精神需要谁来代言?领队无疑是最重要的。指南针,不但要指引争取的路,更要指引正确的户外精神。
亚洲展这次在4号管设立了一个很大的“快乐茶馆”,很有禅意,真是超赞!感觉很古朴,很自然,天人合一的美!这好像一家深山里的茶馆,南来北往的侠客在此聚会,谈笑风生。由此想到武侠精神是不是以前中国人的“户外精神”?我们今天的户外精神,不能全拿一些欧美的东西来,我们传统文化是否也有可以挖掘的部分?比如研究武侠小说里的一些器物,开发一些产品出来是不是别有味道?
“环保和公益是户外人的良心!”
在展会现场,很多俱乐部都亮出了环保牌和公益牌,比如说西安的山水户外俱乐部和中国净水鸟联合会联合发起的义卖活动,旨在保护环境,保护鸟类。
户外人真是最有爱的群体!他们或许喜欢那种没有污染的环境,同时也追求最纯净的内心!
向荡客沙龙很多分享嘉宾的主题,也都是和环保相关,真要为他们点赞!
凯乐石的展台是展会最热闹的展台,这里有各种分享,各种活动,各种礼品。这家原来做外贸起家的公司非常注重品牌建设,十年磨一剑,目前已经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户外品牌。据说凯乐石公司里面连扫地的阿姨都定期参加户外拓展。凯乐石的“户外教练成长计划”也启蒙了一大批户外人,让他们能够成为职业教练,继而影响更多的人爱上户外运动。这是一种有眼光的,做品牌的做法。
户外行业做外贸起家的很多,因为户外生活方式毕竟是从国外传过来的,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了的广阔国内市场。但是做产品的思维如果没有转变到做品牌的思维,坐拥再大的市场也没啥用。所以看到很多制造型的展商,也是外贸起家,产品质量也是没话说,但是就是没那种精气神,没那种户外那种味儿,展会几天里面基本都在忙着现场卖产品。对他们而言,确实日子是越来越难过了。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核心户外品牌数比2013年上升了11.5%,证明一大批企业在注重品牌建设。与此同时,本次亚展上成立了一个COA(中国户外品牌联盟有限公司)本次发布了《三一宣言》:声明今后要努力做好三个平台和一个标准,分别是“亚洲户外展”,“COA户外运动联赛”,“COA户外高峰论坛”,一个标准是“COA户外产品质量标准”。相信对于催生更多户外品牌形成是有很大作用的。
本次展会专门设有一个青少年户外的展区。比如上海野孩子自然体验营。产品经理夏天介绍:这是一个亲子,户外,成长的平台。通过晴子户外活动的体验,了解自然科学,学习业外技能,教育生命安全,增进亲子沟通。培养有自信,能自律,学会自我成长的勇敢的野孩子。结合大城市孩子目前的问题,觉得这个概念挺不错的,经济效率和社会意义都很大。
还有南京有家拓展公司推出的“小骑士训练营”,希望通过马术训练,射箭体验,攀岩露营等课程,拓宽亲近自然,拓宽孩子的视野,学到更多的团队意识。
有眼光的企业,都需要关注并投入这部分,只有这样才拥有未来。
展会期间据说还有电影《77天》专场分享会据说这是第一部华人拍的户外主题电影,我没赶上分享会,但是小伙伴说还是挺值得期待。过段时间预计自行车爱好者要掀起一股《破风》热了。电影,作为一种重要文化载体,也已经开始进入户外市场。
Betwentyfour AG,是欧洲最大的户外用品经销平台,有幸见到CEO,问他:中国和欧洲户外市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他说:可能是智能户外这一块。因为中国的智能制造这块非常强;而且中国户外用户比较年轻,爱玩会玩智能户外设备,不像欧洲,老龄化严重不容易接受这些东西。
我是做便携式户外音箱的,很遗憾没有看到任何相关的产品,在亚洲户外产业大奖的清单上,也没有看到有智能硬件。我在想会是什么原因呢?可能是:大家还只是从产品技术层面去将这类产品归为“消费类电子”,而不会将他归为“户外产品”,我个人觉得这种不是以消费者导向的区分方法是不对的。既然户外智能是一个新趋势,那么展位也需要吸引和鼓励这样的厂家参加参展。
相比之下,京东就非常有远见,它虽然是一个家电数码类的电商平台,但是它却反过来拥抱户外产业,单独成立了一个很大的户外智能事业部,每年都发展迅猛!
当我们不仅仅谈论产品而是品牌,而是产业,而是生态时,我们就有必要讨论户外文化的问题。户外文化是什么?资深驴友,《户外探索》记者老谢的话对我很有启发。她原来是一家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她发现有些入职的新人都浮躁,自私,懒惰,悲观,没责任心,不团结,不懂得分享,不思进取的时候,她发现原来户外有他们需要的所有精神养料!文化从字面理解确实很虚,但是却非常重要。就像空气让我们觉得很虚,但是少不了他。文化的虚,需要我们将它提炼领悟,进而落实到具体的产品设计,品牌策划和社群建设上面。
二、“互联网+”的趋势
1、社群组织新趋势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户外人群是最单纯最简单的人群,所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很多驴友们的朋友圈都扩大到了全国范围。他们通过微信认识,并且交流了很长时间。亚洲展是一个很好的线下聚会的平台。俗话说:“见”面才是“亲”。所以趁这个机会,8264,荡客等都有规模盛大的群聚会。这样难得的聚会,相信又会促进以后很长时间里面线上群的粘性和互动。
通过展会期间的碰撞交流,也会产生很多新的主题社群,这些主题社群都是跨区域的,势能很大,不可估量。
俱乐部的社群也是如此,原本比较松散低效的社群组织,现在也开始有了新的运营平台,杭州小毛驴科技开发了一个平台软件,免费生成俱乐部网站及管理系统。很多俱乐部也都有了自己的app手机端,社群管理尽在掌握。
2、互联网引发的跨界潮,创业潮
我刚认识了上海普动旅行的COO武泽伟,他的分享《ISO管理能为俱乐部带来什么?》吸引了我,后来得知他原来是一家企业的ISO体系认证工程师,因为喜欢户外,后来就把它当成了事业。一些不是传统户外的玩法,传统户外的人,因为“互联网+” ,跨界流动到户外行业,这是户外行业的幸事!
说起来互联网圈的思维还真是和户外圈的很契合,他们向往自由,热爱生活,懂得互助分享,学习成长。很多IT人因为有互联网背景,而且热爱户外,在创业大潮中毅然投身户外圈,他们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团队,也往往有创新的思维,清晰的商业模式,容易获得资本的青睐,从而迅速冒出来。特别是在互联网文化发达的杭州等城市,杭州毛驴科技(荡客)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
3、移动垂直电商平台,新商业模式开始形成
本次展位,天津“七加二”是一个明星。他们首先召开了智能户外发布会,从经营模式上来说,他们强调“连接”,连接供应商,连接俱乐部,连接用户,连接终端门店,做一个IT系统平台。和马化腾提出的“连接一切”的理念非常吻合。
顺便提一下,这个系统是在欧洲B24平台上,结合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开发的,B24是一个运营近二十年的户外用品IT平台,据说在欧洲联接了几万家门店。
4、俱乐部规范化,商业化元年
由于微信这样的移动应用的发展,户外活动的组织成本变低,所以这些年各地俱乐部规模成长迅速,但是也带来一个大问题:大规模的群体,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系统支持,至少你需要一个负责运营服务的小团队吧?另外,俱乐部容易壮大,但也容易走向松散,如果你不注重成员的活动体验的话。而良好的活动体验,又需要能力强的团队以及足够的资金支持。原来俱乐部初创期,人数很少,大家组织活动玩得很嗨,基本上也就跑到哪儿去吃吃喝喝。但是大规模的团队,以及成员对活动体验预期的提高,俱乐部的持续良性运营需要商业。
但是在前些年,俱乐部和商业的结合,普遍不是很成功。原因有多方面:第一方面是因为因去商业化而聚合在一起的团队成员多少排斥商业化;第二方面是因为商业化运作没有兼顾商家和会员的体验。举例来说,赞助商给了赞助,发现到头来一张有LOGO的活动图片都得不到。反过来,过度的商业化,又会让成员反感。第三方面是俱乐部商业化运营,在没有规范模式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出问题,大家信任感不足。
随着消费民主时代到来。会员需要更高品质的活动组织和商品,他们愿意付费,只不过需要公开透明,合情合理。而随着移动联网的发展,又让这种透明变得更加简单。
利用现有的社群,适当开发社群红利,使得一些俱乐部开始了商业化的尝试。比如前述的“7+2”,就坐拥8264这么大的社群,不开发商业价值真是可惜。在比如北京的世峰户外,都积累了众多的俱乐部成员,开发了一个世峰户外的垂直平台,前景看好。就连一向高举去商业化旗帜的知名户外平台---磨房,居然也开始了“深V诱惑”,推出了一些很好的尝试:“磨房×产品”磨房爆品孵化计划,让人联想到:森海塞尔和阿达达斯品牌联合推出的运动耳机;执到宝又是一款帮你推荐户外用品的产品,磨房开放平台,愿意在移动互联时代,将沉淀的户外经验,数据,资源开放给商家。
户外俱乐部的商业化,不是俱乐部要做金钱的奴隶,而是俱乐部的良性发展需要注入动力!
所以说:户外垂直电商平台,除了原有三夫户外,探路者等之外,将会有一批有俱乐部背景的电商平台冒出来,共享社群红利。
社群经济的核心是共赢,开放,透明。在这个前提下尝试商业化是很有前途,也是很有钱途的。
我的答案是:在户外产业发达的,户外运动文化普及的,互联网发达的区域诞生新的高地。比如杭州:杭州为代表的江浙地区,轻工业一向很发达;而且经济条件好,自然条件优越,户外运动如火如荼发展;另外就是互联网条件很好。户外圈最适合在互联网这种土壤上发展,因为有分享,传播,能够更快的组织活动,更广的传播户外活动。与此同时,互联网创业公司的加入,使得这种产业高地的发展趋势更加势不可挡。
“文化+做产品,服务和社群;互联网+做营销推广”,这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做好“文化+做产品和服务”,“互联网+做营销推广”才如虎添翼,前者是“1”后者是“0”,这两者的交集是“户外用户”,连接的桥梁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互联网让户外用户的信息和需求能够在企业和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流动,所以才有了户外文化的不断发展,而这种文化又能指引企业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而这又能引发新一轮的互联网传播……
因为互联网的深度影响,如今的展会,侧重点已经从原来的“展”变成了“会”,纯粹的商品陈列已经不符合当下的玩法,网络的便利基本能了解到商品信息。再加上户外人爱玩的天性,他们希望将展会变成是一个大派对。白天开“会”:参加各种论坛沙龙,会见商家,晚上开“会”,和全国旅游狂欢,不亦乐乎?
深圳音特迈歌音响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诸葛齐
交流微信号:zhuge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