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洋馆自1993年兴建,于1999年作为国庆50周年献礼工程盛大开业,是国家首批4A级海洋特色景区,集展示、表演、餐商服务、会展功能等于一体。这里有美丽的白鲸、热情的海豚、憨态可掬的海狮,还有多达千余种的海洋生物,让内陆城市的公众也有机会亲近海洋,感受海洋。
9月25日,北京海洋馆举办了盛大的“鲨鱼归来・炫动海洋“鲨鱼小镇启动仪式暨北京海洋馆十五周年庆典仪式,并正式公布北京利达海洋生物馆有限公司更名为北京信沃达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活动得到了北京市西城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及北京市西城区旅游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庆典仪式上,北京海洋馆总经理胡维勇向来宾们表示了欢迎和感谢,各界嘉宾一同为新展区“鲨鱼小镇”揭幕,来自世界各地的百余家水族馆同业代表及嘉宾齐聚欢庆。
2005年,为了进行濒危物种中华鲟的迁地保护,北京海洋馆将鲨鱼馆改建成国宝中华鲟馆,居住在此的鲨鱼也搬离了海洋馆。其间,许多市民致电表达对鲨鱼的不舍与怀念。实践证明,历时9年的科企合作,不仅探索了中华鲟保护的新模式、新途径,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创新性保育展示亦获得了社会的认同。当日,北京海洋馆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再次续签“中华鲟保育项目合作协议”,新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华鲟保护项目的进一步深化。北京海洋馆将通过不懈努力,大力倡导公众对珍稀濒危鱼类的保护意识,积极推动中华鲟保育相关科学研究及迁地保护示范和人工保种等项目,为推动海洋生态保护而努力。
2014年,为了感谢社会各界对企业多年来的关爱与支持,北京海洋馆再建鲨鱼馆,鲨鱼家族再次回归。窄头双髻鲨、沙虎鲨、高鳍鲨、须鲨、豹纹鲨、黑鳍鲨、白鳍鲨等近10种珍稀鲨鱼争相亮相,加之锯鳐、犁头鳐等其他珍贵鱼种,将形成数千尾鱼儿群游舞动的壮观场面,让公众一睹海洋霸主的风采。
为了满足广大游客需求,十一期间北京海洋馆将增加表演场次,丰富表演内容,除参观游览外,游客还可在新展区鲨鱼小镇参与科技互动体验。
北京海洋馆中华鲟保育项目介绍
在全球水域生存的27种鲟鱼中,有一种江海洄游的鲟鱼被称为“中华鲟”。冠以“中华”二字,因为它是中国独有,无论游到大海何处都会返回长江产卵。中华鲟曾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是地球上幸存的最古老的脊柱动物之一,有水中大熊猫的称谓。
亿万年来,中华鲟见证了生物进程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但随着环境的改变、经济的发展,中华鲟却面临着消亡的危险。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华鲟是往返长江的自由行者,仅仅过了不到30年,它们的种群锐减。2012年末,几代科研人员数十年辛勤的付出与北京海洋馆多年的努力,促成了中华鲟在全人工环境下子二代的繁殖成功,标志着这一物种可以延续。
2005年,北京海洋馆与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共同开展中华鲟保育项目, 对野生中华鲟的人工饲养、救治、繁育等领域进行探索。第一尾在京接受救助的中华鲟仍然在鲟鱼馆里生活,被称为“鲟女王”。此后,陆续有产前、产后受伤的野生中华鲟及一批子一代中华鲟从湖北荆州被运往北京海洋馆进行疗养,康复后被放归长江。通过不懈努力,北京海洋馆的科研团队先后实现了野生中华鲟产后亲鲟的良好恢复,并成功建立了子一代中华鲟的水族馆蓄养群体,从而为中华鲟长期人工驯养和野生亲体资源再利用及中华鲟迁地保护奠定了基础。2008年,在农业部的指导和协调下,北京海洋馆将数尾子一代中华鲟赠与香港,使香港市民也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这一珍贵国宝。2012年末,中华鲟子二代在全人工环境下的繁育成功,孵出健康鱼苗2.3万尾。这不仅是中华鲟保育工作三十多年来的首次成功,更对中华鲟大规模增殖放流活动开展、保护工作进行和物种进一步延续等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2014年,北京海洋馆再次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续签“中华鲟保育项目合作协议”,新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华鲟保护项目的进一步深化。
未来,北京海洋馆将继续不懈努力,大力倡导公众对珍稀濒危鱼类的保护意识,积极推动中华鲟保育相关科学研究及迁地保护示范和人工保种等项目,为推动海洋生态保护而努力。生态文明建设关乎民族未来,关爱水生野生保护动物,需要大家携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