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徒步秦直道全程是个想法,在我们很多人头脑中闪过。
一年前,各种资料开始摆上案头,经历两千多年历史和风雨的秦直道已经难觅踪迹。
一年中,我们遇见了很多关注研究秦直道很多年的人,他们是专家学者,他们是官员和作家,他们是牧羊人和护林员,他们是历史的爱好者,他们都是秦直道的粉丝。他们将对秦直道的疑问和考证、探讨和争论完整地保存下来,或者在文字里,或者在口口相传中。
他们联手保护着秦直道,有侠客般地奔走呼吁,有壮怀激烈地舍身护卫,他们的心中秦直道就在那里,他们的脑海中秦直道清晰可见。
现在,2014年9月16日,我们来了,这就迈步走上秦直道,由南向北,40多天800多公里。
我们试着用脚步去寻觅2200年前古道的同时,思绪会“飘洋过海”般地穿过长长的时间通道。我们可能看得见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可能感觉得到潮起的骄傲和潮落的寂寞。那里有壁立千仞的高峰,也有深不可测的低谷,有森林密布的迷惑,有气吞山河的壮阔。在回放的电影里,置身事外的我们会是平静的。正在进行的故事里呢?我们可能正纠结着,大到雾霾与高楼的选择,小到领导是怎么想的?他或她为什么不回复我微信?琐事就能“愁断肠”?不如“风物长宜放眼量”。几千的历史,又是如何写就的呢?存在过的那些个人,每人一个不同的念头,这些念头你缠我饶纵横交错,便塑造出秦皇与汉武或貂蝉与甄[,如同风雨雕刻山石,河流勾画高原。
有人说“读史可以明智”。明,意思是看得见。我们一路走来,遇见了很多人,其实已经走过了很多的路,只要“注意”,你会发现:有些人面前很多条路,笔直通达;有些人面前歧路繁复,越想越难选择;有些人好像身处地下坑中,四面都是墙壁,满眼障碍。对于我们这些喜欢徒步的人来说,走可以通行的路,是个明智的选择。
还有人说,开心的事在路上在过程中,不在终点。我们深刻地知道路上的快乐,有一点要补充的是,“距离”也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从起点开始,走出更远的距离,“向上创造”(梁漱溟语)出更高的高度,同样的时间,质量不同,密度不同,人,因此不同。
走那么多路,太苦太累太疯狂?“生命的意义在于有趣”(梁漱溟语)有味道,走过了,你会懂。
窗外的雨,还在下着。天气预报出发时我们会“在雨中”,有些浪漫?还是有些狼狈?看你怎么想。理性的思考(理想),40多天的时间里,总会有雨有风,经过了,后面的晴天会多,这是个概率问题。
这就出发吧,路在脚下。距离,是要走起来,才会出现在身后!
史军2014年9月15日于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