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大学科考队踏上南极大陆
从中国南海之滨的汕头启程,绕过大半个地球,穿越南半球的德雷克海峡,穿过南极圈,南极大陆终于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当地时间2月22日上午8时30分,汕头大学南极科考队正式踏上南极大陆的Horseshoe岛,汕大也成为国内首所组织师生到达南极科考探险的高校。从中国南方的汕头到地球最南的南极,来自汕大18名“90后”大学生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南极梦想。
一天两次登岛,叹南极纯净之美
24日是汕大南极科考队登船航行的第五天。这注定是有历史意义的一天,按照科考行程,这是正式第一次踏上南极大陆的日子。科考队分别于上下午登陆了南极洲的两个岛屿,Horseshoe岛和Stonington岛。
早上8时30分,汕大南极科考队进行了南极之行的第一次登陆―Horseshoe岛,登陆时间为3小时。队员们从考察船上乘坐橡皮艇进行登陆,经过多天的海上航行,很多队员都感叹“踩在陆地上的感觉真好”。汕大副校长、登山队领队李丹说,登陆南极的那一刻,既让人兴奋也让人感动,兴奋于汕大人终于实现南极梦想,感动于周围所有一切的纯净、美丽与自然。
在第一个登陆点,队员们登岛后近距离观察了海豹和企鹅,并参观了英国的科考站遗址。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企鹅与海豹,还是让同学们着实激动了一把,看着海豹千姿百态的睡相,看着企鹅走路的样子,让人着实感叹大自然的魅力。通过“亲密”接触,同学们还发现,企鹅的动作也在传达很多信息。比如,企鹅的背部是黑色的,腹部是白色的,当他们觉得冷的时候,就会用背部朝向太阳,热的时候,会用腹部朝向太阳,并且会扇动翅膀以更快地散热。
下午4时15分,科考队进行了第二次登陆,这次到达了本次南极之旅的最南端――Stonington岛(位置:68°09’S,68°10’W),并考察了两个岛上废弃的科考站。
感知南极科考的艰辛与寂寥
在每个登陆点,汕大科考队员们各自停留了3小时,在感受南极纯净美丽的同时,南极这块神奇的土地也成为汕大师生的“极地学府”。
队员们观察了企鹅、海豹、海鸟等野生动物,并按计划开展各自的科考计划。如环境科学组观察了地衣和登陆期间其他游客的行为,人文探险组认真了解废旧科考站的历史情况等。通过观察在科考站遗址里保存着的科考设施,同学们感受到从事南极科考的科学家们不为人知的艰辛。
英国科学考察站Base Y建立于1955年3月,1960年8月停止使用。考察站主体建筑是一栋木屋,至今仍保留着50年前的模样,真实再现半个世纪前的科学家在极地工作及生活环境。
Base Y考察站里留有很多书,在南极这样的环境里,看书成为科学家重要的消遣方式之一。很多铁质器材或建筑材料锈迹斑斑,大量的罐头类食品也被遗留在此。队员们还发现在这个考察站的厕所里,贴有一张十分性感的女士海报,“考察站里孤独寂寥的日子可想而知”,一名队员说。
队员刘沃林感叹,“真心感谢这些早期的科考探险工作者,没有他们这种勇于探索,艰苦奋斗的精神,想必也不会有现在全世界范围内人们对南极的认识与了解,以及对于保护南极的探索与讨论”。
“有责任让它永远保持那份纯净”
南极是人类最后一块未经开发的处女地。南极条约规定,南极科考一切要以不影响当地的生态为前提。这一条规定给汕大18名“90后”科考队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登陆的过程中,汕大科考队环境科学组着重观察了游客在兴奋激动的同时对南极条约的遵守情况。同学们发现,考察船对于登陆活动的组织是非常严谨的。一般情况下,游客与动物至少要保持5米的距离,游客们对于条约的相关规定也是严格遵守。有些游客一时大意,用小石头在雪地上摆出简单的图案并进行拍照,可是未将石头放回原位,结果工作人员马上就进行干预,以让南极的一石一瓦尽可能保持原样。
“从踏上南极大陆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是‘南极使者’,有责任去宣传它和保护它,让它永远保持那份纯净。”透过卫星电话,同学们坚定地说。
在下午的登陆活动期间,科考队还看到了冰山轰塌的壮观景象。一座冰山的一角轰然崩塌,声音如同雷鸣,一冰激起千层浪,大块的冰山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场面十分壮观,让人顿觉自己在大自然面前的无力与渺小。
晚饭过后,船舱外飘着小小的雪花。汕大师生乘坐的考察船已调转船头,一路往北驶去,沿着南极半岛的西岸航行,下一个登陆点的故事正等待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