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起摄影器材和行囊,走进丛林与河滩,跋山涉水。或伏在地上将焦点对准赤练蛇血红的信子,或将长焦镜头举过头顶拍下鹰击长空……
这便是刘思阳的最大爱好――拍摄野生动物。这个在外人看来神秘甚至危险的爱好,对于他来说只是一种向大自然表示敬畏的方式。
给镜头套上迷彩外套
刘思阳是一个陕西汉中的小伙,现在是南京工业学院大一的学生。他的姑爷是秦岭熊猫保护区的科研人员。也许是耳濡目染,从小刘思阳就喜欢玩虫子,看蚂蚁搬家、听蜜蜂呢喃、祈祷小昆虫们成功羽化蜕变……长大一些开始他迷上了拍动物。2009年,16岁的刘思阳正式举起专业相机走进野外开始拍摄昆虫和两栖动物。
秦岭是名副其实的野生天堂。而刘思阳的家就在秦岭南麓,这为他接近大自然提供了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
说起在野外遇到的趣事,拍摄金丝猴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有一次拍金丝猴,金丝猴竟然用手来摸我的镜头。”
谈到拍摄会不会对野生动物造成影响,他说:“我会给镜头套上迷彩外套,在野外尽可能穿迷彩的伪装服,也让动物尽可能不发现我。”
拍到首张秦岭雨蛙照片
通过四年的野生动物拍摄,刘思阳已经算是小有名气了。包括《中国国家地理》等杂志都对他进行过专访。谈起自己最值得骄傲的成就,便是拍摄到了有史以来第一张秦岭雨蛙的照片。
“这种动物在20多年前,只有野外标本照片。我发现它们,并拍到了第一张它们有史以来的影像资料,然后经过四年的拍摄,我已经基本拍到了它们很多生活史,对它们的生活行为基本很清楚了。”
那是前年八月份,还在读高中的刘思阳和影友一道,到韩盘沟游玩拍到的。
刘思阳将拍摄的照片交给两栖爬行动物专家鉴定后,得知这就是罕见的秦岭雨蛙。秦岭雨蛙是两栖爬行动物,也是我国的特有物种。自上世纪60-80年代在陕西周至、洋县和四川、湖北、甘肃等地先后发现或采到标本后,已多年未发现更未拍摄到实体。刘思阳的这一意外发现使得他的野外摄影有了更多的实质性意义和价值。
为拍摄曾经住过牛棚
野外拍摄在外行人眼里是个美差事,可是真正的拍摄却是艰难无比。朋友们拍下的刘思阳的工作照里,经常可以看到他全身趴在沙地上,一手举着相机一手举着闪光灯聚精会神地拍摄,或者扛着笨重的三脚架、微距长焦镜头攀登山岩。有时候必须要在野外住上个把月,当地人的小木屋、老乡的牛棚都是他曾经栖居之所。
刘思阳在摄影手记里写道:“我没有丰富的自然知识,也没有好的拍摄器材,有的只是一颗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坚定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