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有些人下班后宅在家里,有些人穿行于酒吧商场,对于“夜骑族”来说,这是他们换上骑行装绕蠡湖开始“夜生活”的时间。
近日,这群车友告诉记者,由于夜骑族队伍日渐壮大,但适合骑行的线路越来越少,他们希望无锡能有专门的自行车道,带动更多人选择绿色、健身的出行方式。
锡城夜骑队伍已有千余人
天刚黑下来,记者来到建筑路上的无锡运动网大本营,这里是车友们的起点,20多人已经准备出发了。夜骑领队“梁歌”和“孤独的骑行者”介绍,无锡的夜骑是2007年开始的,在无锡运动网创始人和几位发烧友的带动下,人数越来越多,尤其是今年,队伍迅速壮大,从去年的三五百人,发展到今年的1000多人,年龄最大的已经60岁了,最小的只有13岁,寒暑假的时候,还会有大批学生加入。
车友们每天晚上7点从大本营出发,经过蠡湖之光时又有一批人加入,然后绕蠡湖一圈,一个小时大约骑36公里。
记者发现,他们穿的都是骑行装,鞋子和衣服都能在黑暗中发光,头盔是必不可少的,手套也要戴上,骑的都是山地车,入门级的就要一两千元,3万元以上的车也有不少。车前车后都有灯,能够在500米之外很清晰地看到,前灯可以避免撞上前方的车辆和行人,尾灯则可以提醒后面的车辆。“夜骑一定要有专业装备,不然很危险。”
骑行乐趣多 一个月瘦20斤
车友中30到50岁之间的人最多,他们几乎都有私家车,大部分人经济条件很优越。但正是这些人,乐于推动自行车的回归。
“开车久了,不锻炼,身体都差了,骑车主要是为了锻炼身体。坚持下来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走路一阵风,身材也很好。”年龄最大的骑手、60岁的“银河”现身说法,满头白发的他神采飞扬,身材偏瘦但很健壮。“银河”告诉记者,他是办企业的,很多年前就买了私家车,开车开久了,成了个大胖子。前几年加入骑行队伍后,坚持每天夜骑,第一个月就瘦了20斤,大肚子也不见了。
“很多人刚加入的时候都是‘三高’人群,你看他们现在,身材都很棒。”“梁歌”翻出以前的一张照片给记者看。“都市白领易患的肥胖、失眠等病症,在我们这里完全找不到。”许多车友说。有些人坚持每天都骑,一年要骑1万多公里。有时候他们还会环太湖骑行,一天要骑260公里,节假日的时候还会组团骑车去苏州、杭州等周边城市游玩,还曾经好几次从水中救人,英勇事迹被媒体赞扬。车友们说起这些经历,一脸神采飞扬。
本地难找路况好的骑行线路
骑行队伍在壮大,但适合骑行的道路却越来越少,“这是现在最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了。”“梁歌”说,市中心不适合骑行,红绿灯太多,尾气污染严重。最初有三条经典路线,一条是惠山,但后来去惠山锻炼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还带着狗,冷不丁蹿到车前,容易发生事故。还有一条是十八湾到千波桥一段,但现在那条路上满地渣土,尘土飞扬,已经不适合骑车了。另外就是大浮一带,后来工程车也多了起来,现在这条路线也被放弃了。
车友们苦恼的是,现在的道路都是“汽车专用道”,没有考虑到行人和非机动车。即使有一段非机动车道,也不像机动车道那样平整,大部分人都吃过窨井盖和马路坑的亏。“如果能像国外那样,有一条穿城而过的自行车道,肯定会有更多的人选择骑车或步行出行。”“梁歌”说。
大家谈
绿色出行需硬件配套
今天是“世界无车日”,我市将在中山路开展主题为“绿色交通、清新空气”的活动,倡导绿色交通理念,希望市民选择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方式出行。倡导绿色出行固然是好事,但要让环保成为一种理念,让绿色出行成为一种习惯,不能仅仅满足于“无车日”的体验和凑热闹。
倡导绿色出行,首要的是提升健康、环保意识。当前,城市里人车拥堵的矛盾日益显现,汽车噪声、尾气等“城市病”不断困扰着我们。研究资料表明,长期开车,坐的时间太长,容易造成血液循环不顺畅,导致各种慢性病;驾车的人会比走路或骑车上下班的人更疲劳。从这个角度来讲,选择绿色出行,不单是为城市交通和空气质量作贡献,更是为自己健康加油。
绿色出行要蔚然成风,还需要公共设施的强力支撑,如更好地分配道路空间,让行人和自行车更加方便;如优化公交线路,让市民换乘“零距离”;再如充分开发公共自行车的使用等。只有这些问题都解决到位了,绿色出行才会更加顺畅,才会有更多市民主动选择绿色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