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来,虽面对许多困难,但小子琦却没有打“退堂鼓”。
2013年的暑假,因为父亲的奇思妙想,曾子琦与家人度过了一场“励志苦旅”。
一个8岁女孩的26天徒步旅行,一次家庭的暑假实践课,引来了很多人的关注。其中,有叫好,有惊叹,也有关于“狼爸”、“虎妈”式家庭教育的质疑。
徒步26天,穿过城市与农村的边界、跨越富裕与贫穷的界限,曾子琦在这堂持续26天的人生课中学会了什么?他们有些什么样的体悟?8月7日,在行程结束之后,记者专访了曾子琦一家。
谈旅程
【磨砺意志】
“再坚持一会就到了”
7月初,暑假刚开始,爸爸给了8岁的琦琦一个建议,从深圳徒步走回邵阳老家,当作暑假作业的一部分。琦琦答应了,但她并不知道这场旅行要走多远、走多久,只觉得这是一件好玩的事。
在全家讨论了近半个月后,7月13日早上6点半,妈妈刘小燕带着琦琦从深圳宝安区沿着107国道正式出发。一顶遮阳帽,一个背包存放简单衣物、应急药品和生活用品,就是母女俩的全部装备。
当日下午6点,刘小燕决定收工,并用手机搜索了附近的酒店住宿。经过一天的测试,妈妈定下了接下来旅行行程安排:每天25公里。
起初因为一切对琦琦来说都是新鲜的,很“嗨皮”,但当第三天走到东莞时,琦琦开始意识到了其中的艰辛。琦琦清楚地记得,走到半路,突然下起了大雨,找不到躲雨的地方,母女俩只能穿着雨衣在雨中,前行,走得难受时,琦琦忍不住哭了。
“当时路旁的行人都觉得奇怪,问我们怎么不坐车?不时还有车停下来问我们要不要坐。”琦琦说,她当时真心想上车。“但是妈妈一直在旁边加油打气,反复说,‘琦琦再坚持一会,翻过那座桥就好了’。”
【半途抉择】
“说什么也不能半途而废”
“没有谁会想到,琦琦能走完全程。我制定了这个计划让她去实施,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曾爸爸告诉记者,他最初只是想走到广州,但琦琦比他预想中走得更远。
过了清远,远离城市的喧嚣后,旅行开始变得比较辛苦。镇与镇之间的距离不一,天气也越来越热。路途中,还常常没有午餐吃。但面对这一切,琦琦并没再叫苦。她觉得,这一路走下来,没有什么好害怕的。唯一困扰她的大狗,也被妈妈赶跑了。
7月25日,经过长途跋涉,琦琦和妈妈终于走到广东与湖南交界的城市――连州。国道旁人烟稀少,且山路盘旋,沿途找不到合适的住宿地,还要担心窄路上风驰电掣的大汽车。刘小燕打起了退堂鼓。 随后,一家三口召开了家庭会议。刘小燕提出,走到这里就算了,直接坐车回邵阳。但琦琦坚决不同意,要求继续走。她认为,“既然已出发,哪有半途而废的道理”。
谈收获
【边走边学】
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走出城市,走向乡村,琦琦感觉就像是进了另外一个课堂。
在旅途中, 琦琦见到了红薯、豆子、花生、水稻,开始知道高粱杆可以用来榨糖,高粱和玉米虽然长得很像,但是并不一样。
琦琦还学会了搓玉米、拔花生。 她告诉记者,搓玉米要先在玉米上面弄一个口子,然后顺着口子方向搓。用的工具是绑在木凳子上的鞋底板,而且一定要用脚踩住木凳子脚,不然它会滑来滑去。
拔花生时,拔起来的时候要左右摇摆或者上下摇摆,这样泥土比较容易松动,花生才容易拔起来。“拔花生的时候要观察花生叶子,叶子有一半是黄的的花生最香最脆。”
“虽然城市里用的是自来水,一拧就有,但是农村的井水立打立喝,而且特别凉爽。”琦琦说,这个秘密是她洗脸时发现的。她看到有农民打水直接喝,就偷偷地喝了。喝完了还与爸爸妈妈分享。。
26天徒步旅行,在耳闻目睹中,琦琦说,她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学会沟通】
“与陌生人接触是有技巧的”
在旅途中,琦琦还学会了与陌生人沟通。琦琦说,在深圳她是从不与陌生人说话的,因为爸爸妈妈告诉她,与陌生人说话会有危险。
而在旅途中,一般都是爸妈发起话头,琦琦接下去,只有看到好玩的事时,如拔花生、搓玉米,琦琦才会忍不住主动上前搭话。
进入湖南境内后,有时路两旁找不到餐馆,爸爸就会带着琦琦去农民家蹭饭,顺便教琦琦如何与陌生人说话。琦琦说,“和陌生人接触是有技巧的。先要套近乎,然后表明身份,再提出请求。一路上我还没有遇到拒绝的呢。”琦琦骄傲地说。
每一天,刘小燕都用QQ空间记录女儿一路的点点滴滴。
其中,7月22日写到,“早上买了三个馒头,吃了两个,遇到一个拾荒的老人,女儿把剩下的那个馒头送给了那位老人。老人的眼神由诧异变为感谢,……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希望女儿长大有更多的能力帮助更多的人。”
家长感悟
“只要出发点是好的,不要给孩子设限”
在行程过半时,曾爸在QQ空间里写下这样一段话:“不要怕路途遥远,走一步有一步的风景,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足矣。为女儿的成长高兴,也为自己接下来的挑战打气。”
8月7日,经过26天的长途跋涉,琦琦终于在家人的陪伴下抵达终点。这令爸爸心里很震撼。在终点,他给女儿颁发了一张奖状,当天他在空间里更新了最后一条说说:“到了,女儿,你让爸爸很高兴。”
通过这次徒步,爸爸觉得琦琦虽然黑了瘦了,但是变得更精神、更活泼,这就是最大的变化和收获。
曾爸爸认为,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就不要给孩子设限,尽量肯定和鼓励他们去做大人觉得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而大人需要做的就是陪伴与保护。
而经过此行的琦琦似乎也成熟了许多,虽然去过新加坡、泰国等许多地方,但琦琦心目中去过最远的地方还是邵阳。
记者手记
人生课,在路上
26天,一个8岁的女孩,徒步穿行700公里,她会学到什么?
――从城市到农村,她开始直接饮用井水,拔花生、搓玉米,这是用平等视角去观察世事。
――从富裕到贫穷,她会主动为饥饿的拾荒老人递上馒头,这是怀悲悯之心去体味人生。
――从舒适到艰难,她顶着炎炎烈日,坚持行走700公里,这是用磨砺出的坚韧品质去战胜困难。
――从陌生到熟悉,她会在旅途中与陌生人交朋友、去敲开陌生人的门,这是用沟通技巧去拥抱世界。
平等、悲悯、坚韧、沟通……这些一度与城市孩子渐行渐远的品质,曾子琦用一段旅行,令它们全部回到身边。
这使得我们相信,所谓社会筑起的隔膜,其实就在“行知”的一念之间。
这更让我们相信,这不是一个“狼爸”、“虎妈”的故事,而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动人实践。
所以,与其说这是一段苦旅,不如说是一堂人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