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龙号’科考船资料照片
全球变暖之后,北极掀起一轮新的“淘金潮”,各方角力正缓缓拉开大幕,获得“合法身份”成为至关重要的一步。
瑞典当地时间15日上午,在瑞典北部城市基律纳召开的北极理事会第八次部长级会议上,中国被批准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
中日韩印获通过,欧盟被拒
北极理事会八国外长会晤赋予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意大利成为正式观察员国,但欧盟和国际机构等8个实体被拒之门外。
与会的中国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高风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2006年就提出了申请。目前,中国对北极的了解还很有限,中国需要先对北极进行深入了解,才能更好地参与到北极事务的国际合作当中。”
专家表示,成为正式观察员,这将决定中国在北极未来发展议题上享有权利,拥有“话语权”。
“北极事务将由本地区的国家处理,或者是出于全球变暖、国际经济潜质等原因,北极事务是一项全球性议题。”美国国际与战略研究中心欧洲事务部主任希瑟・康雷说。
俄罗斯想给北极“扎栅栏”
事实上,对于扩大北极理事会规模,理事会8个成员国内部分歧严重。北欧国家希望将北极国际化,而在北极拥有更多领土的俄罗斯和加拿大则表示强烈反对。俄外交部消息人士曾表示,俄罗斯将努力说服北极理事会其他成员国,对欧盟、中国、印度等非北极地区国家竖起“坚实的屏障”。俄罗斯不想让新的玩家加入这场游戏。不过,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15日表示,俄罗斯欢迎中国等6个国家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
分析人士指出,北极理事会对接纳观察员的条件、观察员义务和权限做了相当苛刻的规定:一个国家要想成为观察员,就必须承认北极沿岸国家在北极的主权和管辖权,只有北极八国可以确定世界各国在北极的行为准则,其他国家必须遵守这些准则,而观察员国的权益则只限于拨款保护北极生态、科学考察等。
北极有什么?
有全球22%能源储备
北极航线破冰待启
北极和南极同属极地地区,但这两处“白色沙漠”的法律地位却截然不同。依据1959年生效的《南极条约》,以南纬60度为界,所有以南区域都不为任何国家所有,南极因而成为各国共同开发的处女地。然而在北极,早在1920年,人们就已经开始在加拿大的马更些河谷开发近海油井,但步伐一直十分缓慢。
北极拥有丰富的矿产、稀土和原油资源。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08年的调查,北极圈的能源储备占到全球未探明且技术上可开发资源总量的22%左右,其中包括1670万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以及大约900亿桶原油。
随着冰面不断融化,北冰洋还将出现更多可用于航行和军事用途的水域。北极的远洋航道可以分为“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与走巴拿马运河航线相比,走西北航道可以使北美东海岸与亚洲之间的航程缩短6500公里。而且,北极航线还没有海盗的侵扰,经由国的国内政治情况也相对稳定。目前,德国的货船、中国的“雪龙”号科考船均已成功使用过此航道。
寒北极 热争夺
设“北极大使”海底插国旗
到底谁是北极主人?
北极以往只对科学家有吸引力。但自从2007年8月2日俄“北极-2007”探险队员在北极点海底插上俄罗斯国旗,向世界表明了俄罗斯对北极宣示主权之心时,北极新一轮地缘政治争夺又被炒热,各方在北极地区举行的单边或多边军事演习此起彼伏。过去几年里,北极周边各国陆续出台本国的北极战略,与此同时,非北极地区国家对加入这场“北极争夺战”也兴趣大增。
行动
建守卫部队设永久基地
■俄准备成立北极部队
2009年,俄罗斯表示要成立北极部队独立集群,用于在各种军政局势条件下保障北冰洋地区俄罗斯部分的安全。
■美国计划在北极建立永久基地
2010年3月,美国两艘核潜艇在北冰洋高调演习,美国还计划在北极地区建立永久性基地。
■加拿大“极地”卫星收集领土信息
加拿大军队2011年8月在北极举行代号为“北极熊行动”的演习。其余时间则利用“极地”卫星,该卫星能用三周时间收集全部领土的信息。
■挪威把主要军事基地迁往北极
挪威把该国的主要军事基地迁往北极,还史无前例投入巨资研发新型军事设备,尤其是打造了5艘顶级护卫舰。
■丹麦与加拿大开展北极“插旗”竞赛
2003年,丹麦将国旗插上北冰洋小岛汉斯岛,由此导致与加拿大关系的恶化。在首次“插旗”之后的两年内,加拿大和丹麦两国之间开展了“插旗”竞赛,宣示主权。
■日本韩国冲刺北极观察员国
日本2009年便提出申请成为北极理事会的观察员,今年3月该国还新设了首位“北极大使”;韩国政府则在本周会议前派出外交高官赴瑞典“拉票”。
格局
呈现出全球化的特征
在各国和相关国际组织共同推动下,北极地缘格局形成了三大新特点。
首先,冷战后气候变暖和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构成了北极问题的重点,国际组织发挥了主权国家难以解决的独特作用,当今北极地缘政治结构呈现国家之下的非政府组织的复合式立体结构。
其次,呈现出全球化特征。气候变暖造成的影响和北极航道的战略影响完全超越北极地区本身,包括印度、澳大利亚在内的越来越多的国家和集团开始主动参与北极事务。美国针对欧亚大陆主要战略大国的导弹防御系统也在北极地区布防。
最后,主体之间形成多个地缘政治团体。北极地区业已形成的地缘政治组合主要有北极五国、环北极八国、巴伦支欧洲(巴伦支海位于挪威与俄罗斯北方,是北冰洋的陆缘海之一)等。
争议
到底谁是北冰洋主人?
■争议一:北极国家能垄断航线吗?
东北航道2005年夏破纪录地首次畅通,西北航道2007年夏季也可以通行。这些变化带来船只通行权利的问题――像俄罗斯和加拿大这些国家能否将这些航道当做境内水域对待,抑或它们应是国际航道。这将决定其他国家是否拥有自由使用这些航道的权利。
■争议二:“圈海运动”是否有用?
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沿海国可以划出自领海基线量起12海里宽的领海、24海里宽的毗连区、200海里宽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因此,有些沿海国会想方设法,使其管辖海域最大化,由此掀起“蓝色圈地运动”。但是,沿海国对大陆架的权利不是主权,而是对其中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即勘探开发这些资源的专属权利。大陆架不是沿海国的领土,从这个意义上说,北冰洋是哪一个国家领土存在争议。
■争议三:能否参考南极模式?
在如何解决纷争这个方面,南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尽管目前各国围绕南极的圈地和利用意识十分强烈,但是围绕南极的国际条约已经比较充分,对于南极的土地使用,南极基本上处于一种有规则的“明战”状态。相比之下,缓解北极暗战,恐怕还需要借助南极模式。
中国与北极
从上海经“北方航道”到伦敦可比以前少走7000多海里
与北极地区直接相关的国际条约是1925年生效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作为《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缔约国,中国有权进出地处北极的群岛地区从事科研等活动。作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中国有权分享“区域”及其资源,有权进入北极公海地区行使包括海洋科学研究在内的公海自由。
利益一 北方航线
中国的贸易伙伴主要为西欧和北美,如果从上海经过北极沿线到达伦敦,可比从经过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缩短7000多海里,而且这是10万吨以下轮船通过的情况。10万吨以上的船只能通过好望角,北极航线将比这一航线缩短一半的距离。
利益二 能源安全
目前,中国主要的能源供应依赖波斯湾地区,运输路线受到海盗、地区冲突等威胁。若中国能够在北极地区开发能源或利用北极航道,将使中国避免这些风险。
利益三 海外投资
中国日益成为北欧国家的主要出口市场,而北欧具有吸引中国直接投资的潜力。北欧北极地区开发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外部资金、设备和劳动力投入,北极资源开发和出口需要稳定增长的市场;而中国全球资源多元化采购需要开辟新的来源。
小知识
北极理事会
北极理事会成立于1996年,是由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俄罗斯和美国8个成员国组成的政府间组织,主要协商讨论与北极有关的事务。另有6个非北极国家,即法国、德国、荷兰、波兰、西班牙和英国为正式认可的正式观察员。
客观上讲,北极理事会在监测与评估北极环境、气候变化、促进原住民参与地区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它也存在着明显的先天性缺陷,如没有法律约束性的义务和规定、并非一个严格意义的国际组织、参加方的局限性、没有常设性的独立秘书处、没有机制性的资金来源等等。
正式观察员国
2007年,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特别观察员国”。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海洋和极地研究中心张耀介绍,特别观察员国与正式观察员国的区别在于,前者须由北极理事会成员国邀请才能参会;后者则自动享有参与理事会的权利。正式观察员国不具投票权,但拥有发言权、项目提议权,在北极议题上具有合法的权利。只有获得理事会八个成员国的一致通过,递交申请的国家才能成为正式观察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