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来自天南海北的11名华人登山爱好者参加了由西藏圣山探险公司组织的珠峰徒步团活动,他们的目标是海拔7028米的珠峰北坳。
北坳是连接珠峰与章子峰的鞍部,这里既是从北坡攀登珠峰的必经之路,也是线路上的重要营地。通常情况下,攀登珠峰的队伍需要事先在这里扎营过夜,适应高海拔环境,之后下山休整恢复体力,最后向顶峰发起冲刺。
虽然由于体力等方面的原因,徒步团最终“全军覆没”,无一人达到北坳,然而“世界之巅”的魅力与威力、攀登珠峰的独特经历、团队协作的强大合力……山上种种,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回忆。记者采访了其中3名成员,听他们诉说路上的故事。
“7000米以上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程立澜,48岁,企业首席运营官,十年高海拔登山经历。
在队伍中,程立澜被称为“老程”,他是团队中走得最远的人,和珠峰北坳的垂直距离不到100米,终因体力不济,挑战失败。
“这不是我第一次挑战7000米,3年前我就试过,当时是拉巴日峰,那次由于天气原因也失败了,对于失败我倒也习惯了,登山这么多年,失败远多于成功,必须要接受的。”老程说:“我登过6000米的玉珠峰、启孜峰,下一步总要尝试7000米。”
据队友介绍,挑战失败的老程回到营地时,流下了痛苦的泪水。
老程说,这次经历让他收获颇丰,最重要的是他知道了自己的体能极限:“以前失败都有明显的客观原因,感觉自己有劲使不上,可这次感觉使劲到头了,还是差了些,如果再给我两个小时,我使劲玩命往上爬,有可能到达(北坳),但对安全下山会有影响。”
“业余商业登山,5000米和6000米出头是一个级别,只要没有严重的高原反应,身体相对强壮,进行适当的准备,一般山友都能完成;可一旦到7000米以上,那就完全是两个概念,真想完成的话,平常的锻炼得大幅加码,这是我此行的最大感悟。”老程说道。
老程回忆,在登山途中,他遇到了今年将再次挑战珠峰的黄怒波。“当时自己走得上气不接下气,人家从后边大摇大摆地走上来,一步差不多等于我三步,跟我打个招呼,鼓励了我几句,然后就把我超了。”据老程介绍,徒步团用了两天十几个小时完成的路程,黄怒波一天八个小时就走完了。“他比我大了近10岁,平时没有足够积累,根本做不到这样。”
此外,攀登北坳的难度,也给老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一段路难度特别大,冰壁很陡,有的地方几乎垂直,以前我最多到过6500米的高度,而且没走过那么陡的坡,这次在6700、6800米的海拔,还要爬那么陡的坡,还要抓绳子,气都喘不上来。”
老程说,他2004年去四川四姑娘山游玩,无意间走进了登山的世界,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几乎每年都要登山。“登山失败以后,下撤过程中肯定会想,这辈子再也不玩了,何苦呢,生活中还有很多好玩的事情,可回去待上一两个月,热情就恢复了。”
“要当时没那么多人,他俩就完蛋了!”
薛伟,40岁,企业经理,六年高海拔登山经历。
眼前的薛伟皮肤黝黑,唯独脸颊通红,几天时间,强烈的阳光和紫外线就给他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来自福建的薛伟最终到达了海拔6800米的高度,虽然没能成功登上北坳,但他的成绩在徒步团中相当优秀。“总共11人的团队,到达前进营地(海拔6500米)后,高原反应非常明显,有人无法排尿,有人精疲力竭,有人开始发烧,有人痔疮发作,有人食欲全无,有人头痛欲裂,在两天的适应期内,7人不得不下撤,最后只有4人向北坳发起冲刺。”他对记者介绍。
“珠峰毕竟是珠峰,虽然我们这群人的体能一般,但如果这次登的只是一座7000米的普通雪山,那最后一定不会是全军覆没这么惨烈的结果!”薛伟说道。几名山友都表示,珠峰北坡前进营地是著名的“魔鬼营地”,这里高原反应“出了名的难对付”,与很多同海拔的地区相比,这里的适应难度明显增大。
此外,徒步团还遇到了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幸好依靠团队的力量,最终化险为夷。薛伟说,在前往前进营地的途中,队伍经过一个冰湖,一名团员踩在冰上,不想冰面忽然裂开,他一下掉进湖里,圣山公司指派的徒步团团长一看情况不妙,着急救人,结果自己也掉进湖里,后来众人用登山杖将二人拉上来。
“当时的情况非常危险,我们在海拔6000米的地方,刮着大风,气温很低,两个人都湿到了脖子,用不了多久两人就会感冒,要是没鞋更换的话,两人的脚百分之百要冻伤,想安全下撤都非常困难。”薛伟说:“幸亏当时团员和当地协作加起来有近20人,我们把人拉上来后,让他们立刻脱光衣服、钻进睡袋,之后发挥团队的力量,这个人借双鞋,那个人借件衣服,七拼八凑倒也凑出了两个人的完整装备。”
“要是当时没那么多人,没那么多富余的装备,他俩就完蛋了!”薛伟感慨道:“我还想写篇文章纪念,题目就叫《冰上紧急救援》。”
薛伟自己总结,体能不足和装备不够是这次挑战北坳失败的主要原因。
“登顶的前提是要有足够体力安全下山”
易颂伟,44岁,高级工程师,五年高海拔登山经历。
“这次真是太痛苦了,感觉自己的心理被彻底击溃!”回忆起挑战北坳的经历,回到拉萨的易颂伟依然感慨万千。他是7名下撤人员之一,在抵达前进营地后,经过两晚的努力与纠结,他决定下撤。
“到底是‘世界之巅’,8000米的山,和别的山就是不一样,别说挑战了,我的能力离让她接纳我都还差得太远!”说到此,易颂伟叹了口气。
易颂伟来自上海,参加当地登山俱乐部多年,一开始只是爬江浙一带的小山。2008年,他跟着俱乐部登顶青海的玉珠峰,这是他和雪山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然而,这次接触也让他领教了雪山的威力:“第一次爬雪山,啥都不懂,上去很兴奋,下来很崩溃,由于自己体能耗尽,最后是靠两个人一路把我扶下来的。后来我就明白了,不能在登顶时就把体力全部用尽,登顶的前提是要有足够体力安全下山,不然我宁愿选择下撤、放弃登顶。”
谈到登山的好处,易颂伟认为,登山一方面能锻炼人的意志品质,能够让人在困难中咬牙坚持;另一方面登山能够让人懂得取舍,懂得如何在坚持和放弃之间进行选择,避免不计后果的蛮干。“我不会登8000米的山,一来时间太久老板不愿意,二来我还要养家糊口不能冒险,我没有这样的能力,也没有这样的宏伟计划,我只想把登山当作兴趣爱好,每年能够来西藏看看,我就很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