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一名长跑爱好者在参加北京市职工健身跑活动时猝死,他当时跑的距离还不到1700米。
不幸离世的这名长跑爱好者小叶,来自北京市通州。据小叶的队友吴先生今天向记者介绍,他们大概有十几名“跑友”长期在一起活动,每周五六次的长跑练习已经坚持了多年,每次少则5公里,多则10公里以上,从未发现小叶的身体有问题。在参加这次北京市职工健身跑活动之前,小叶和“跑友”也曾参加过北京长跑节等群众性长跑活动,从未出现过身体不适的情况。这次小叶突发心肌梗塞不幸离世的消息,让一起活动的“跑友”都感到十分意外。
长年坚持5~10公里的长跑练习都没让小叶身体的隐疾发作,为何这次不到1700米的跑步却成了小叶生命的终点?
“这正是我们需要反省的地方。”吴先生说,“那天健身跑的距离看似较短,实际上强度很大。因为觉得比平时锻炼时跑的距离短了很多,而且又是比赛,大家都想拿到好名次,结果大家都跑得很快。如果我们按照平常的速度跑,可能就不会出事了。”
“还是安全意识不足。”吴先生感叹道,“中短距离的快跑与慢速长跑,在身体负荷上完全是两个量级。身体的隐疾在慢跑时不会发作,但在快跑的情况下可能就会表现出来,特别是我们此前很少进行高强度的快跑练习。赛前,我们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因此在心理和身体上的准备都不足。”
此次健身跑活动是北京市职工体育协会举办的“五一”职工体育活动之一,活动内容就是绕着北京工人体育场外场跑两圈,每圈800多米,总计不到1700米。原本只是想给长跑爱好者提供一次集体活动的机会,没想到却发生了悲剧。北京市职工体育协会专职副秘书长张美奇今天告诉记者:“此次活动并非组织严密的正规比赛,而是群众自由参加的业余体育活动,我们仅提供活动的场地和平台,没有严格的报名程序,连报名费都不收。因此,我们没有要求参赛者提供身体健康证明,也没有为参赛者上意外伤害保险。”
小叶是在跑完全程后突然晕倒在地的,“活动当天,我们安排了救护车待命。意外发生后,我们得以在第一时间采取了抢救措施。”张美奇说,“遇难者家属已经和我们达成了协议,认为我们没有责任,因而没有向我们提出赔偿要求。”虽然赛事没有为参赛者上保险,但北京市总工会和遇难者所在的企业,都对遇难者的家属表示了慰问,抚恤和补偿会通过相关的渠道进行。
近几年,群体活动中参加者猝死的事件时有发生。此类事件的结局,往往是遇难者家属与赛事活动组织者就责任和赔偿问题产生矛盾,甚至闹上法庭。这次事件不存在双方的赔偿纠纷,这让张美奇松了一口气,“其实,我们组织的任何正式比赛,都会为参赛者上保险,但这次活动从性质上说,是一次群众体育活动,因此,在工作程序上就不如正式比赛那么严格。不过,我们也吸取了教训,从下次活动开始,所有参赛者在报名时,都必须提交体检证明。”
小叶离世后,吴先生把消息发到了微博上,引来很多“跑友”纷纷探讨用什么方法才能鉴别身体是否存在隐疾。在吴先生看来,再先进的医疗检测手段也有盲区,要对自己负责,还应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无论是我们还是赛事组织者,都没有想到跑1600多米也会出人命。实际上,只要是比赛,就会出现参赛者为争夺名次而挑战自身极限的情况,对赛事组织者而言,应当了解这种情况并对发生意外有所准备。但更重要的,还是参赛者自己要有足够的安全意识。现在网络发达,长跑爱好者很容易从网上获取参加体育活动的安全知识:如何进行热身,如何循序渐进地训练以及如何了解自己身体的不适反应。只有在思想上重视起来,我们才能在必要的安全知识指导下,认真将‘安全意识’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