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排的公共自行车摆放在路边,少有人租骑。
倡导骑自行车出行是绿色出行的首选。然而,据市交管部门数据显示,目前本市居民骑自行车出行比例还不足20%,并以每年2%至4%的比例下降。去年本市推出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至今已运营半年,可为什么一些路边成排的公共自行车问津的人不多?租用公共自行车出行方便吗?带着疑问,记者展开了调查。
调查1
有些公共自行车咋成了摆设?
调查地点:
家乐福(双井店)、垂杨柳、龙潭公园北门、光明楼
调查结果:
租用公共自行车的人群以中青年人居多,多作为上班、购物等的短途代步工具。
拎着一大包刚刚采购的物品,三十出头的王佳来到家乐福(双井店)西南角的一个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点。她把购物袋放进车筐后,熟练地刷了一下“一卡通”,听到语音提示“租车成功,请取车”,推出自行车蹬上就走。骑行约二十分钟,便来到垂杨柳附近的另一个租赁点还车,不多远就是她所住的小区。
王佳告诉记者,平时工作忙,所以每个周末她都会集中采购一周要用的日用品。可她住的地儿离超市的距离,说远吧,也就两三公里,开车一脚油就到了,但超市门口车多位少常常没地儿停;说近吧,走路单程怎么也得四十多分钟,而且买了东西手提着还累。所以,选择骑自行车代步最为适合。
但为了一周一次的采购就买辆自行车肯定不划算。就在王佳为逛超市选择什么交通工具而纠结时,一次意外的发现让她喜出望外:“去年6月的一天,我看见小区附近的路边摆放着一水儿红白相间的新自行车,一打听,这是新建的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点,可以刷公交IC卡租车,而且头一小时还免费呢。”
更令王佳欣喜的是她常去的家乐福超市附近也有这样的租赁点,两个网点刚好能衔接上,这样她就能享受租车、还车一条龙服务。“这下逛超市可方便了,不必担心车没地儿停,也不用拎着大包小包步行回家,不仅省时省力,还能锻炼身体,真是一举多得啊!”王佳将自己的租车经验推荐给身边的亲朋好友。
然而,像王佳这样的“租客”并不多。记者走访了本市多个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点发现,租车市场较为冷清,即使是在早晚高峰时段,一些网点的公共自行车也在路边“睡大觉”;而在节假日,更有七成以上的公共自行车处于闲置状态,个别网点的公共自行车竟无一“外出”。
记者在路边随机采访了十几位不同年龄层次的市民,绝大多数老年人因为身体条件所限,出行多半不会选择公共自行车;中青年人是公共自行车最大的“客户群”,他们普遍认为租公共自行车出行低碳环保,但同时他们也说出了各自不愿租车骑的理由:
“公交、地铁四通八达、省时省力,不像自行车,速度慢不说,还得自己蹬。”
“没有合适的对接租赁点,如靠租车出行,像我这样每天上下班,一个月下来都能自己买辆自行车了。”
“现在路上车多,一路骑下来得吸多少尾气啊!”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租赁公共自行车出行的人群以中青年人居多,多作为上班、购物、公交换乘等短途代步工具。租车频率较高的网点多为地铁口、办公区、商业区以及一些与公交不接驳的区域。租车的高峰时段多集中在工作日的早晚上下班时间,节假日则相对较少。有限的租车人群和相对集中的租车时段,使得一些公共自行车租用率极低,有些甚至成了摆设。
事实上,随着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活动半径越来越大,在选择出行的交通工具时,人们会更倾向于快捷便利的公交、地铁,而骑自行车不仅费时费力,还受道路、天气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尤其在路途较远的情况下选择交通工具,人们会优先考虑公交、地铁,而非自行车。因此,与乘公交、地铁相比,公共自行车常常被“晾在一边”。
调查2
办卡、租车服务网点能否再多些?
调查地点:龙潭社区、天坛东门、朝阳门地铁口
调查结果:
由于自行车租赁服务网点少,不能全市通存通取,市民办卡、租车、还车都不方便,影响了现有公共自行车的租用率。
“我想从王府井租车,骑到西单还车,可以吗?”记者拨通了东城区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热线。
“抱歉!目前只有东城和朝阳可以通存通还,所以您只能从西单把车再骑回王府井还。”电话里工作人员耐心地回答。
“可我办完事不回王府井了,怎么办?”记者又问。
“只要是在东城和朝阳,任何一个网点都能还车。”工作人员再答。
“那我住在西城,到哪儿还车呢?”记者的追问把工作人员给难住了。
这不是记者有意出难题,为办卡、还车犯难的“租车族”不在少数。2月4日下午,记者来到龙潭社区的一个办卡点。好容易敲开门,女工作人员一听是来办卡的,连连摇头:“早就不办了,要办天坛东门有个点儿!”
于是,记者直奔天坛东门的办卡点。可到那儿一看,大门紧锁。一问才知道,下午四点就下班了。记者看表,已是四点十八分。
第三次办卡时,记者来到了朝阳门地铁口的办卡点,这次较为顺利。在等候了几分钟后,工作人员将记者的二代身份证和带有C标志的“一卡通”放在感应器上进行关联。关联成功后,记者支付了200元的“诚信保证金”,接着又签署了一份合约和一份申请表,这时工作人员告知记者办理成功。跑了三趟,终于如愿以偿。
记者从市交通委了解到,截至去年12月,本市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系统覆盖范围已由东城区、朝阳区扩展至大兴区和亦庄地区,公共自行车现有总量达到1.4万辆,办卡人数超过1.5万人,累计租还车次数达到70万次。然而,这些数字对于北京这座拥有常住人口2018.6万的特大城市来说,不过九牛一毛。
不仅如此,记者从市交通委了解到,目前本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点的跨区域通存通取仅限于东城与朝阳两区,其它各区县仍是“各自为营”。受理公共自行车办卡业务的只有4个服务网点,而且它们只在周一到周五办卡,办卡时间正好与“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工作时间重合,所以上班族想要办卡只能请假。
调查3
免费+低价是“赔本赚吆喝”?
调查地点:建国门地铁口、光华西里小区
调查结果:
租赁费的免费与低价让部分“租车族”享受了实惠,但微薄的租车收入却令运营公司难以为继。
家住光华西里的彭先生每天早上都在小区西门租一辆公共自行车,骑到建国门地铁口的另一租赁点,还车后再坐地铁到公司上班。“从小区到地铁站骑车也就二十分钟,可坐公交就没谱了!”由于路程不远,又有对接的租赁点,所以彭先生一分钱不花就能天天租车上下班,租车第一小时免费让彭先生尝到了甜头。
像彭先生这样享受第一小时免费租车的市民还有不少。据市交通委统计,租车一小时之内还车的占租车人群的90%以上。这意味着大多数人都是快借快还,免费用车。
可都这么免费用车,运营公司岂不亏了?负责东城区运营的北京市燕鸿洲存车管理处管理员李相杰告诉记者:“租车头一小时免费让不少人不掏一分钱就能骑车,可车用得多损耗也大,今儿车锁坏了,明儿显示屏黑了,修修补补是笔不小的开支,可收上来的那点儿租车钱根本就不够!”
据负责朝阳区运营的长城金点定位测控(北京)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共自行车运营头半个月的租赁费用才区区数百元,而市民租还车的记录却有1700多次,租车频率不低,为什么收入这么少呢?这位负责人透露,这是因为大部分市民都在享受公共自行车“第一小时免费”的“福利”。这种“福利”客观上造成大部分用户都是免费用车。这样一来,微薄的租车收入与整个运营费用相比只是杯水车薪。
据了解,本市推出的租赁公共自行车服务除第一小时免费外,每小时收取的租费也相当低廉,即:第一小时后每小时1元,24小时封顶为10元。市交通委有关负责人说,采取这种免费+低价的收费方式,是为了提高公共自行车有效使用率,鼓励人们短时骑行、即用即还。
相比本市许多民营自行车租赁公司,这种免费+低价的收费实惠不少。记者打开一家民营自行车租赁服务公司的网站,看到该公司租车不仅没有第一小时免费,而且一小时的租费是5元,每半天(四小时)收取服务费10元;每一天收取服务费20元,超过四小时按全天收费,上不封顶。
即便是这样不菲的收费,民营企业仍是举步维艰。早在2005年,北京市就开始对公共自行车租赁进行探索,扶植一些民营企业进入这个市场。到2008年奥运会时,公共自行车租赁业一度红红火火。然而,没几年这些民营企业就相继销声匿迹,原因何在?一家民营公司负责人说,之前公共自行车租赁的运营模式为企业主导,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府只给予有限的支持。但由于运营成本高、投资回报小、后期维护难,再加上各公司之间的站点互不兼容、收费标准不统一、企业“各自为战”等种种问题,导致公共自行车叫好不叫座,民营企业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那么,本市推出的免费+低价的租赁服务与之前民营企业的运营模式有什么不同?会不会再次陷入“赔本赚吆喝”的尴尬境地呢?
记者了解到,这次启动的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采用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运营模式,那就是政府主导,企业参与运营,政府和企业相结合的模式。为了扭转被动局面,北京市现在尝试由政府出资负责前期启动资金以及运营商补贴,由运营商负责具体经营并承担费用支出的运营模式。然而,政府前期启动资金到位后,后续还需大量日常维护与管理的资金,而这些资金仅凭企业“自谋生路”或靠收取有限的租车费显然不够,这笔钱究竟该从哪儿来呢?
杭州市以自身的成功实践给出了答案。据了解,2008年才开展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的杭州市目前已实现少量盈利,怎么做到的呢?实际上,杭州公共自行车租赁的收入并不主要依靠租车收费,而是依托于公共自行车的车身广告、租赁点站牌广告收入,通过商业开发来支持公共自行车的公益化运行,支付日常运营的成本。
北京要走“杭州之路”难在哪儿?其中,最难的一步就是突破现有法律法规层面的瓶颈。按照《北京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的规定,除公共电、汽车外,其他车辆(包括自行车)禁止在车身设置广告。这意味着目前北京市不具备开发公共自行车广告资源的法制环境。
为方便更多市民租骑公共自行车绿色出行,有关专家建议,政府首先应该在公共自行车项目网点规划与土地运营方面给予企业最大限度的扶持。其次,在资金方面,政府可以为企业贷款或融资进行担保,或者指定投资公司参与配合。再次,可考虑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适当修改,适时放开广告经营权,使企业赢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新闻内存
“公共自行车”的由来
“公共自行车”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欧洲。1965年在荷兰开始出现第一代公共自行车系统。1995年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推出第二代公共自行车系统。上个世纪90年代末,欧洲的公共自行车租赁行业开始采用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无线通信和互联网技术,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和运营,被称为第三代公共自行车系统。
他山之石
荷兰
早在1890年,荷兰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自行车专用道。目前,荷兰全国人口1600万,自行车拥有量高达1700万辆,荷兰已经形成了总长3万多公里的自行车道路网。游客和居民可以免费4小时使用一辆公用自行车,超时则按时计费,费用低廉。
丹麦
在首都哥本哈根,自行车专用道超过400多公里,任何人将20克朗硬币放进车链上的孔眼内,便可以使用这种公共自行车,用完再锁在任何一个存车处,可取回硬币,有1/3的上班族使用自行车。
英国
伦敦近期推出一项新的租车服务,注册用户只需给租车服务中心发送一条短信,就会收到一个开锁密码,通过这个密码,用户可以在市内任何一个租车点自行取车,在半小时内归还可免收租金。
美国
美国自行车出租服务的费用分为短租和长租两种,短租业务一天5美元,长租业务120美元一年,相当于每天仅35美分。美国参议院通过法案,用税收优惠鼓励雇主给骑自行车上班的雇员每月40美元到100美元补贴。
法国
法国政府于2007年夏天推出了“自由单车”自助租赁系统,短短一年多,曾累计为数千万人次服务。目前,法国约有15个城市开始推出自行车自助租赁服务,超过40000辆自行车投入使用。
加拿大
加拿大蒙特利尔市投资1.3亿美元修建了市区自行车道,市内有300多个自行车租赁站,所出租的自行车用铝合金打造,而且还有防盗系统,嵌入GPS芯片,如逾期未还,自行车将自行锁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