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单反,几个镜头,一个背包,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青岛有这样一群爱好摄影的老年人,为了一张好照片他们可以带着近三十斤重的器材爬山,也可以徒步走完跨海大桥。他们的名字叫“最美青岛”拍客。退休后的他们因为共同的爱好聚集在一起,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青岛最美的瞬间,向市民和游客呈现了青岛这座城市的美丽和变化。
爬28楼拍出“一等奖”
2012年“最美青岛 ”拍客大赛上,一张照片引起了无数青岛市民的欣赏和赞叹,这张名为《崛起的浮山后》的照片以清晨旧城改造的浮山后为主题,近处是壮观的塔吊和正在拔地而起的高楼,远处是连绵的崂山山脉,整幅照片氤氲在水墨画的情调中。人们在欣赏照片的同时,并不知道照片背后还有一个勤奋的故事。
“这是我连着几天凌晨三点起床才拍到的。为了拍这幅照片,我每天背着16斤的器材要爬28层楼呢!”单连玺告诉记者。
单连玺说,2007年政府大力发展浮山后建设,他发现几乎就是一个月时间内,浮山后架起了多个塔吊。于是他背起相机在施工工地到处转,想找个好的角度记录这一时刻。“我选择了一个28层高的楼,由于没有建完高层并没有电梯,我每天凌晨三点起床,背着相机徒步爬上28层高楼,站在楼顶选角度。开始两天光线很差,到第三天,大雾弥漫,太阳透出一丝光亮,远远拍去刚刚苏醒的青岛就像水墨画一样美,我赶紧按下快门,才有了这样一幅一等奖作品。”单老告诉记者。
28天等来海上日出
像单连玺一样爱好摄影的拍客在青岛还有很多,他们自发组成了“最美青岛 ”拍客团队,目前已有近千人。大多都是离退休的中老年人,年纪最小的有50多岁,最大的已经84岁。据拍客们说,这位84岁的老爷子背着相机爬山走路腿脚都很利落。
“我们希望自己能够老有所为,通过摄影发现和宣传青岛的美,也算是我们这帮老人为青岛做一点贡献!”这些拍客们表示,“通常我们确定好主题后就背着相机出去采风了,一遇到下雪的天气我们就往外跑,生怕别人把雪给踩了!”这些老人的身上都有一种年轻人的热情和执着。
“这是我在冬天连续拍了28天才拍到的作品,还得过 2011年‘最美青岛’拍客大赛的最佳人气奖呢!”64岁的拍客赵先生告诉记者,自己2006年才第一次拿起相机。爱上摄影后,赵老先生每天跑到石老人拍日出。但是天公不作美,青岛海边雾天居多,达不到那种晴朗的效果,执着的赵先生连着跑了28天,终于拍到一股充满活力的朝阳红喷薄而出,笼罩在石老人的海面上,映的云彩泛着红色,海滩上的小水湾也被照亮。这张照片拿到老年大学摄影班的课堂上以后,受到了老师同学的一致赞美,赵先生一下子又找回了退休前上班时那种存在感和认同感。
相机成了“健身器”
自从“最美青岛”拍客团队成立后,经常组织爬山、涉水、挤人潮的摄影活动,硬生生将人们传统观念中年老体弱的老人们锻炼成了背20多斤重相机镜头跋山涉水的驴友,老人们都笑称,相机是他们的万能健身器材。
年过五旬的杨秀琴之前一直住在北京,因为心脏和肾脏不好特意回到青岛疗养。耐不住寂寞她就拖着病体报名参加了摄影团体,几年下来拿着十多斤重的相机跟着大家东跑西颠,加强了运动后体质反而比以前好了许多。“为了拍到好照片,我们背着那么重的相机一路向上,升高一点点镜头里的视野就不一样,有了这个念想爬山也没有以前那么累了,我从病怏怏成了‘资深’驴友。冬天下雪时很冷,以前我肯定呆在家里不出去,爱上摄影后为了拍雪景,雪还没停就赶紧跑出来,脸都冻红了。不过说来奇怪,以前我这样做一定会感冒发烧,现在被相机锻炼的,严寒酷暑身体也都很健康了。”
“摄影绝对是个体力活。”董艳艳告诉记者,在跨海大桥还未建成前,她为了拍下跨海大桥的壮观提前给市民展示,在寒冷的冬天里徒步了将近5个小时,顺着跨海大桥一直从青岛市区走到了黄岛,一路上快门按个不停。“背那么重的机器走五个小时,这健身效果可不比健身房差。”
“镜头让我看到更多美”
“之前在电视上看送别场面,我并没有太多的感慨,躲在镜头后面拍送别时,我的眼睛湿润了。”拍客谢湘芳告诉记者,2012年,她拍照时遇见一对意大利的父母来送儿子上船。老两口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妈妈眼睛里含着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依依不舍 ,爸爸则一边安慰妻子一边尽力掩饰不舍的情绪。看到这一幕,谢湘芳举起相机拍下了这动人的瞬间。“镜头让我看到了世界更多的美好”。
拍客高瑞英家就住在青岛海边,对于海边的美景早已习以为常,喜欢上了摄影之后她才发觉,一朵云彩,一朵花都因为镜头而有了新的生命,也让高瑞英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其实用心看看周边,就会发现我们忽略了生活中很多的美,现在我会留意周边,用相机拍下来,对于我们市民来说,我觉得我们也有义务去宣传青岛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