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dzhang,红教主等雪友前段时间对此进行过一些诠释。我在这个帖子里写下我自己的总结,细节很多来自官方资料及教学。
1. Stance and Balance (姿势与平衡) :
这里面所说的stance姿势也就是滑雪者身体各部分关节的连接方式(alignment),好的站姿是要稳定、灵活的,这样在滑行过程中可以不断的调节平衡位置。
Balance平衡简单来说就是你“不摔”的能力,在CSIA的物理学里,叫做BOS(支持面),与COM(重心)的排列。你的脚,也就是你的支持面,应该在能支持你重心的正确位置。
北美技术并不强调站姿的“高、中、低”之分,而是统一采用所谓的athletic stance(运动姿势),在整个滑行过程中,根据压力控制(见下文) , 动态地调整站姿的高低,释放压力或增加压力。静止时小腿微屈,上身与小腿平行,肩膀在胯之前。所有关节都会微屈。 可以记住的一条黄金定律是:“肩膀永远在膝盖之上”。这个stance也是CSIA技术的基石。
[attach]1409358[/attach]
站姿有宽窄之分,这也是个动态的过程。 根据雪况来决定自己采取的站姿宽窄,在机压雪道等较硬,较平整的雪道上,会采用标准的大约与肩同宽的站姿;在更硬的冰面上,会更宽;在有大量雪包的软雪面、烂雪面上,会使用窄站姿。 站姿的宽窄取决于平衡的需要,冰面上宽站姿更稳定,软雪上则是窄站姿更能保持平衡。一切是由功能决定。
保持平衡的动作主要是在四个平面上: 前后(fore-aft),上下(up&down),两侧(side to side)以及旋转。具体的技术理论这里不展开介绍了。 初中级滑雪者需要主动思考来寻找平衡,高级滑雪者会有这样的一种本能,顶尖滑雪者能够预测(anticipate)滑行下一步的平衡变化,然后主动采取行动保持姿态稳定。所有的关节都应在上述的几个平面处于持续的、动态的活动中,灵活调整,不能死板。
[attach]1409366[/attach]
手张开向前向外,一定量的前后运动是可以的。就好比走钢丝,手可以摆动来维持平衡。
重心居中,不太向前,也不能落后,要刚好踩在雪板的甜点(sweet spot)上。最理想的状态是刚好能感受到鞋舌。 太过靠前(鞋舌给的压力过大),靠后(脚后跟,鞋后侧着力)都会影响你的平衡能力,以及接下来所介绍的转弯能力。
怎么样判断你的重心是不是居中了呢? 可以从原地开始, 再到每个弯之间的过渡阶段,起跳一下, 把腿跳直。 如果你的板子是板尾抬起,板头触地的,说明你重心偏前;如果你是板头抬起,板尾着地的,那一定是落后了; 正合适的是整个板子同步腾空。 有一些练习比如说让你死顶鞋舌什么的,都是针对重心已经太后座的滑雪者,提供的矫枉过正的教学方法。
-------------------------------------------------------------------------------------
2.Pivoting (拧转)
这里所指的拧转,是仅下半身主动转动,上半身(包含髋关节)保持稳定。
拧转便是你主动左右旋转雪板的能力(所以有的技术把这个基本功叫做rotary skill)。在你利用下肢(从脚踝到大腿)旋转雪板的过程中,会产生自然的上下身份离。
体会拧转很简单: 你可以穿上雪鞋平躺地上, 把从膝盖到脚的部分立起来,屈膝盖,然后同步拧转你的两脚,这个感觉便是pivot拧转的感觉。
这里有一个PSIA的很好的视频,可以拿来解释这部分动作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Q1ODMzNTg0.html。
有一些体会的细节稍有区别,不过这不是重点。
-拧转和立刃时可以同步进行的,比如说你从雪板的板头到板尾逐渐立刃,此时你是依然可以拧转的。
-越是小弯,对于拧转的要求就更高。
-转动腿部的动作会让你的弯弧度变小,也可以拿来改变当前的回转方向(比如卡搓结合)。
-反拧不是主动的,而是好的拧转、立刃的混合自然生成的。 其实一定程度的反拧(counter-rotation)从物理学角度上是可以方便你扭转雪板的, 但是并不鼓励这种手段。 过分的反拧会使山上腿过度承重。
-拧转跟你手的位置紧密关联,如果你的手没张开的话,就很容易靠上身带动转弯,属于上下身不分离,错误动作。
-同样的小弯,如果雪板自身半径小,那你需要的扭转动作就更少。
练习拧转可以把雪杖平举成一个“窗户”,在陡坡上连续拧转拐弯,保持窗内的景色不变。换句话说上半身的朝向不变。 如果你练习跟拍,也会产生类似的上下身份离。
-------------------------------------------------------------------------------------
3.Edging 立刃
首先需要排除很多人的一种误解:学立刃是拿来学卡宾的;立刃就是走刃,就是刻滑卡宾;搓雪是不需要立刃的。 这些都是不正确的说法,因为你把板子的刃立起来,跟雪面形成角度就是立刃了。比如说平行刹车,横滑降,多少都是需要立刃的。 你横向蹬坡,八字蹬坡,蹬冰式也都得把刃立起来。 立刃跟走刃(carving)区别是,你把刃立起来以后,是不是让雪板自身的侧切(side-cut)带着你走,而不是自己转动雪板。如果是立了刃儿,你“告诉”雪板怎么走,然后它带着你走,那个才是走刃。
[attach]1409373[/attach]
立刃靠的是内倾(inclination),内倾可以是脚踝,可以是膝盖,也可以是胯部。CSIA技术中强调,入弯时内倾,出弯时反弓。 反弓会进一步增加立刃角度。 出弯时必须避免那种类似于横滑降的横向搓雪, 因为CSIA强调balance on edges(在刃上找平衡), 要求始终对雪板有很强的控制力,如果出弯打滑,则是看做失控的。 如果要画出圆弯,让你的雪板能一路指到山上去,出弯时增大立刃角度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在这个阶段需要控制住的压力最多。
其中:
反弓(Angulation)与身体的位置相关,是所有内侧下身关节的屈曲。
内倾(Inclination)与平衡相关,内倾过多会导致内脚过分承重,最终摔倒。
注意内倾不是直挺挺的侧倒,肩膀要与坡面平行。
还有一个点是toppling,过渡时像新弯内侧倾倒。改变内倾的方向,把重心从一只脚转移到另一只脚上。
[attach]1409387[/attach]
有点类似于“往山下扑”,不过CSIA在过渡时推崇“square”,也就是说全身都指向雪板的方向,不反拧、上半身不主动。 所以我觉得应该算作crossunder,而不是crossover。
有的教学会用Tipping这个词, 大多数时候tipping是指靠脚踝立刃。
-------------------------------------------------------------------------------------
以下两个基本功更虚一些,更多是在平时滑雪中混合融入进去。而且更多是靠雪时的积累来提高的。
-------------------------------------------------------------------------------------
4. Timing and Coordination 节奏与协调
这个的基本功的性质与之前不同,跟滑雪者自身的运动能力关联会更多。节奏方面就是比如说你去猫跳道,雪包道,需要快速地作出决定,往哪里拐,拐多少,怎么拐等等。 需要一种预见性(anticipation)。 协调方面也是类似的,快速地保持平衡,在出错后能否快速的恢复等等。
[attach]1409426[/attach]
最好的例子是点杖,雪时不够的雪友肯定是很难正确体会到点杖的作用的。而经验丰富的老手,即使没学过点杖,排除习惯因素,也能很快的学会点杖。
这一条能做好的话,你的动作会显得轻松、流畅、优美。 有人说滑雪是靠雪时堆出来的,没错,至少在4、5这两条基本功上,靠的就是雪时。
-------------------------------------------------------------------------------------
5. Pressure Control 压力控制
这一条也是北美教学的一条特色,喜欢从“压力”上来考虑问题。
体会压力的变化可以去复杂的雪况、地形。 比如说软雪、硬雪、冰面、湿雪,你脚底下的感觉是不同的。 去滑波浪道、野雪包也是很好的体会方式。
[attach]1409442[/attach]
雪板要尽可能始终与雪面保持接触,在一个弯的从头至尾始终施加压力。 如果是上文中所说的刹车性质的横滑搓雪,就属于上半个弯没有压力,下半个弯猛地抵抗压力。 我们经常说High-C high-c ,其实就是早立刃,早早地建立压力。 这也是刻滑控制速度的一个技巧。
经常有人提到:“引身”,“下压”。 其实这两个动作的组合,便是压力控制的一种体现。
-->屈曲(flexion)-重心COM向下加速,减小板压;
-->伸展(extension)-重心COM向上加速,增大板压;
速度慢的时候,我们要制造压力;速度快的时候,我们要控制压力。
下面是很重要的一条,我们在控制压力的时候,要感受到的是,膝盖往胸口顶的感觉,而不是胸口朝膝盖压的感觉。 前者是你正确的屈曲(flex)了, 后者则不那么有效。
-------------------------------------------------------------------------------------
基本上我目前的总结就这么多了{嘿嘿'''},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CSIA的5S技术还有很多很多的细节是我还没能学习到的,我当前的理解也相对有限,如果有新的学习体会我会再继续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