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与小汽车抢道、骑行设施不完善、信号灯指示不明……本报1月初推出的“中国式骑车”系列报道揭露了城市骑车的种种乱象。昨天,市政协委员、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郑实建议推出慢行系统,为治理乱骑车问题开出“药方”。
在绿色出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郑实认为目前北京的公交、轨道交通都发展得很好,但是在慢行系统包括自行车和步行出行的项目上,建设不快,出台措施不多。
他建议,在全市范围内先改善物理设施或者改进细节,为慢行系统创造条件。例如,采取物理隔离,把自行车道专门腾出来,专道专用,让骑车人不再尴尬地与机动车混行;也可以缩短城市道路人行过街栏杆,让骑车者不用绕到很远去过马路,也不用那么费劲儿地上天桥或穿地下通道,等待的时间短了,自行车和行人也不用凑齐一拨儿过马路。
在本市不少路段,并没有设置信号灯或者其他交通标识,由于没有约定的规矩,自行车及行人过马路时会与小汽车抢行,这也是“中国式骑车”泛滥的客观原因之一。
郑实介绍,没有信号灯的人行横道优先权问题,我们国家的道路交通法明确规定,汽车应该减速让行,但这个法规在执行过程中被司机、骑车人及行人自己忽略。
如果在无灯的人行横道,行人及骑车人优先通行,就能促进慢行系统的建设,开车人觉得红绿灯太多受到的限制多,也会逐渐放弃开车。“我在东京看到的情况就是,红绿灯很多,但交通并没有恶化,大家都在坐公共交通,这就是良性循环。”郑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