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前不久一名学生在晨跑中猝死,江西省泰和县第二中学近日决定,取消这项自建校以来坚持了30余年的健身活动。
据泰和二中有关负责人介绍,2012年12月25日,高一学生郭远欢晨跑后,突然倒地,鼻口出血,手脚抽搐。班主任随即拨打120求救,并和学生一起把郭远欢抬至校门口。救护车随后赶到,医生就地抢救半小时后,宣布抢救无效,初步诊断死亡原因为心源性猝死。
这一事件让泰和二中陷入如何让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尴尬境地。权衡之下,最终校方无奈选择了放弃坚持多年的晨跑运动。
与泰和二中有着同样纠结的学校还有一些。自2012年11月份以来,广州、上海、湖北等地高校已相继发生学生在长跑运动时猝死的事件。随后,与泰和二中一样,武汉、西安等地部分高校均以安全为由,干脆取消了校运会的长跑项目。
青少年学生运动猝死事件频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人们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现状的担忧也日益强烈。
各校“因噎废食”的无奈举动背后,折射的正是中国青少年学生因缺乏体育锻炼导致身体素质不断下降的现状。而高校学生体质的“欠账”,其实早在中学甚至小学阶段就已经开始累积。
江西省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副处长曾伟表示,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从小学到高中,随着升学压力的逐渐加大,青少年投入体育锻炼的时间呈递减趋势。他告诉记者,大多学校很难真正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所规定的每天至少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中小学生体育课被占用现象极为普遍。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四学生邹芹告诉记者,在她的印象中,中小学体育课被视为可上可不上的“副课”,体育课有时被语文、数学、英语这些“主课”老师用来补课,有时上一半就提前下课。
“平时体育锻炼不足,必然造成体质下降,容易导致运动场上损伤、意外事故频频发生,”曾伟说。
“据临床观察,和20年前相比,现在的青少年对强运动量的耐力普遍下降。”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期研究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副主任医师黄涛认为,由于现在的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一方面很少做家务活,另一方面繁重的学习负担挤占了课外运动时间,加上一些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严重影响身体发育,导致体质普遍下降。
为此,黄涛建议,青少年要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每天至少保证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并在学习之余,预留充足的户外运动时间,通过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避免运动猝死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