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环北京职业公路自行车赛上周落下帷幕。母亲从远方打来电话抱怨,“北京这么多美丽的地方,你怎么以前都没有带我去过?”
753.5公里,途经10个区县,从天安门到“鸟巢”,从CBD到山水画廊,蜿蜒起伏的赛道考验着选手的意志,而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观众们也通过电视台提供的全程转播信号,把北京的美丽尽收眼底。
顶级赛事展现最美城市。从年初的环海南岛自行车赛开始,环崇明岛赛、环太湖赛、环青海湖赛等一系列由国际自行车联盟认证的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事陆续在中国上演,成为很多城市的一道景观。而“景观体育”和普通赛事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介绍体育活动的同时展现城市特有的魅力,从而让世界了解这个城市,让更多游客也包括当地百姓乐在其中。
毫无疑问,在诸多运动中,自行车运动在我国最具亲民性。相比场馆内的大型赛事,在公路上进行的自行车赛更容易成为推介和宣传城市的窗口。以青海为例,在环湖赛举办之初的2002年,青海的旅游年收入不足10亿元,而今年的旅游年收入有望突破百亿元。由此可见,自行车赛已经成为带动城市转型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城市的发展需要赛事助推,“自行车赛越来越多”更重要的是源于人们理念的转变。在低碳环保盛行的今天,很多城市的公安干警都已经把巡逻车换成了自行车;而在全民健身热潮的带动下,自行车也从原来的代步工具变成了一种休闲方式。每逢周末假日,总能看到顶上架着自行车的汽车出现在城市通往乡村的路上,全国各地的自行车俱乐部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很多人成为自行车爱好者。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观念的形成和社会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密不可分。如今,在很多城市的公园内都修建了专门的自行车道。为了倡导更多人加入低碳出行的骑行队伍中,在杭州、北京等多个城市开始建立租车试点。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北京某些租车点每天租还次数可达百余次。而随着租赁条件进一步开放,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此外,各地体育局还广泛开展骑行日活动,为当天参与骑行的百姓颁发奖品鼓励……这些措施都很好地提升了人们的骑行热情,为自行车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是自行车大国,但还不是自行车运动的大国。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自行车运动起步晚、水平也较低,但近10年来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姜翠华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实现了中国自行车运动在奥运会上奖牌零的突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一项目在中国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环字头”的自行车赛事已有近百个。著名车手黄金宝曾表示,“和欧美运动员每年都有百场比赛相比,中国运动员每年只有30场比赛可以参加,我们希望中国可以举办更多的自行车赛。”既然车手、民众和城市都在呼唤车赛,那么接下来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更好地办赛,办什么样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