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白的哈达,碧蓝的天空,雄伟的布达拉宫……回忆走过的这一切,华东交通大学会计专业的大三学生熊建基(20岁)依旧兴奋不已。熊建基在暑假期间骑自行车前往西藏!27天时间,他坚持骑行了2203公里,最终成功抵达西藏。
遭父母反对,用两次骑行证明决心
“大二上学期的一天,在朋友那看到了一幅西藏路线图后,我就决心挑战自我。”熊建基说,寒假回家后,他和父母说了自己的想法,遭到强烈反对。眼看劝说无效,熊建基决定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决心。去年清明节期间,他一个人骑车回抚州老家。父母虽然表示惊讶,但立场仍没有改变。熊建基说,那一次的全程虽然只有130公里,但之后身体强烈的疼痛感让他深感去西藏绝不容易。
今年五一假期,他又独自骑车经杭州抵达上海。这一次,父亲终于被他的毅力感动。通过这两次骑行,他不仅成功地说服了父母,也让他知道了一些经验,比如怎样找便宜的旅馆、遇事如何随机应变等。
平日里,熊建基会经常关注各种旅游网站,了解去西藏的路线、攻略。“或许一开始想去西藏只是冲动,但看了旅行者的游记后,去西藏就变成了我的一个梦想,意义不一样了。”熊建基说。
被冻雨淋湿,留宿海拔4600米的山上
通过网络交流,熊建基加入了一个相约去西藏的驴友群。整个队伍11人,最大的33岁,20岁的他是年龄最小的一个。为了不拖整个队伍的后腿,熊建基开始坚持锻炼身体。在学校期间,他基本每隔一天就会出去骑车、爬山,梅岭5千米的上坡是他最喜欢的路段。
7月5日,带着积蓄许久的期待,熊建基和驴友们一起踏上了川藏线。骑行到第6天,川藏线泥泞的路面盖过了半个自行车轮。“300多公里烂路下来,许多驴友选择了返程或搭车。”而在一路的艰辛中,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在海拔4600多米的海子山的山顶留宿一晚。
由于被冻雨淋湿,熊建基被冻得全身麻痹,疲惫不堪。在海子山,他与另外两名旅友决定在山顶留宿一晚。“我们只能和牧场主人挤在一个临时搭建的小屋里,周边遍地都是堆积的牛粪。”大风大雨下的海子山,温度降到了零度左右。“好心的藏民把仅有的糌粑给我们吃,还泡了酥油茶帮助补充能量。”熊建基说,在半睡半醒间熬过一夜的他,当时感觉“有父母在身边唠叨是多么幸福的事。”
行程到20天左右时,熊建基的意志力一度下降。审美疲劳的出现,身体疲惫的折磨,也让他多次产生了放弃骑行的打算。“但我从未真正放弃过!”8月1日晚,熊建基成功“拼搏到拉萨”。看见拉萨时,他不禁与驴友狂欢起来。
对生活有了新的态度和信念
黝黑的皮肤,粗糙的手掌,突出的骨节,这些都是西藏之行留下的痕迹。团结、友爱、互助、拼搏、坚持、胜利……现在,这些字眼在他看来既真实又珍贵。途中,由于某座小桥被洪水冲垮,百余名驴友决定踏河而过。湍急的水流里,熊建基与其他驴友一同筑起人墙,护送驴友顺利过河后才上岸。“河水冰冷刺骨,但大家的心都是暖暖的。”熊建基说。
这次骑行,让他对生活有了新的态度与信念。“把不喜欢的东西做好,把喜欢的东西创造辉煌,就是人生的价值。”熊建基说,他的下一个目标是不花家里一分钱,骑摩托走遍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