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将有千余名爱心人士汇聚延庆玉渡山风景区,以行走的力量践行公益。
中国青基会联合新京报共同发起主办“挑战8小时”2012慈善徒步越野赛,以一种全新的公益方式为希望工程快乐阅读项目募集善款,募集款项将全部用于在宁夏海原县、云南保山市隆阳区等贫困地区小学建设阅读基地。
距离“挑战8小时”慈善徒步越野赛报名截止日期还有10天,昨日,活动的爱心大使黄怒波称,他将邀请3名好友完成40公里的“公益行”,并根据自身的户外经验,为参赛者介绍徒步攻略。
“徒步+公益”吸引爱心大使
成为“挑战8小时”的爱心大使,黄怒波说,是“徒步+公益”的活动创意吸引了他。
本就是户外运动爱好者的黄怒波说,在大自然中徒步本身就是他的兴趣,“体格得到锻炼,内心也变得平静。”而在国外流行的“慈善徒步赛”这种新型公益模式,在国内他还是第一次参与,“一听说,就立刻给我的‘山友’们打了电话,要徒步,还要捐钱,为的是给贫困的孩子买书,他们都答应了。”
黄怒波说,他邀请了1名外国朋友和2名“山友”参加比赛,大家觉得这是一种“时尚和荣幸”,开赛当天,他将和朋友们共同走完40公里的路程,“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活动中来。”
“企业公民”应承担公益责任
得知本次“挑战8小时”的活动,将为乡村地区的儿童募款购书,曾在西北地区工作生活的黄怒波说,他的企业经常在一些坡寨山村投资,加之曾为乡村学校捐资助学,这些经验让他对贫困地区的教育状况很有了解。
“农民的孩子如果没有好的读物,没有好的学习环境,他们可能就永远没有和外界竞争的机会了。”黄怒波觉得,“挑战8小时”为希望工程的“快乐阅读”项目募款,活动能帮助的孩子也许有限,但这是让大家关注农村儿童群体的一个“很好的开始”。
作为一名企业家,黄怒波把企业也看做一类公民,“负责任的企业,都应该做‘企业公民’,应该承担保护环境、帮助弱者的责任。”黄怒波说,企业是社会的受益者,应该回报社会,而向善的企业,也能为自己的形象加分,“何乐而不为呢。”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企业家带着自己的员工,加入到公益活动当中。
■ 支招
“黄氏攻略”:速干服装很重要
作为一名户外活动爱好者,黄怒波根据自身的户外经验,为参赛者介绍了他的徒步攻略。
●赛前锻炼
现在开始要练习穿越,锻炼心肺功能和毅力。可以找公园,慢慢走,第一天走一两个小时,第二天走三四个小时,最终让自己适应能在一天走6-8个小时。
●服装
鞋:切勿穿旅游鞋和篮球鞋,要穿户外徒步鞋,不能太软和太硬,否则脚会疼。
衣裤:不建议穿短衣短裤,要穿速干、轻薄的长衣长裤,一方面防止晒伤,另外也可以避免山风将身体吹冷,导致难以完成徒步。
●装备
水:要带足够的水,要分期喝,不要一口气喝一瓶,这样可以防止脱水。
食物:香蕉、巧克力等可以保持热量和体力的易带食品。
双杖:使用双杖可以节省30%的体力,搭配速干半截手套使用,防止手被磨出泡。
●其他
墨镜、速干遮阳帽、防晒霜、速干围巾,防止脖子晒伤,也可擦汗。
■ 动态
邢台“小哥俩”为募捐写倡议书
18天从邢台徒步400余公里进京,用劝募的方式为家乡的贫困学生募捐,半个月前,小学生解平云、解平冉哥俩的举动,让不少大人竖起大拇指。近日,小哥俩受青基会邀请,成为“挑战8小时”的特邀嘉宾。为此,两人打算在完成暑假作业后,正式开始为活动徒步劝募。
希望为一个班募购书款
昨日,11岁的解平云还在做暑假作业,“写完了,我和我哥就开始为‘挑战8小时’劝募去。”从“挑战8小时”和“快乐阅读”的官方网站上,小哥俩了解到,几千元就能为一个班级的学生购买图书,解平云的父亲解爱民说,孩子们希望劝募目标能更明确一些,“劝募来的款项,专门给某所学校的一个班级购买图书。”
为此,哥俩还草拟了一个倡议书,“我们将成为‘挑战8小时’的特邀嘉宾……这不但是我们的一份荣誉,也是邢台所有小学生的荣誉。我们要再一次劝募,为‘快乐阅读’捐款。”倡议书的末尾,哥俩写下了感谢。
微博晒账目接受监督
作为监护人,解爱民看重孩子募捐的严肃性和善款的透明度,他为哥俩建立了接受监督的平台,“孩子们有微博,所有的账单都会在网上公布,哪怕是一块钱。”
解爱民说,哥俩劝募时,每笔款项都会登记,钱数和捐款人的联系电话会记录在册,哥俩发放的倡议书上,也有他的电话,“要是对款项有质疑,随时可以和我们联系,做到全部有据可查。”
9月8日,小哥俩会来到北京的活动现场,他们要把他们靠徒步募捐来的善款,全部捐给“快乐阅读”项目。
■ 劝募故事
平时爬山捡垃圾热心驴友爱公益
截至昨日,参与“挑战8小时”活动的个人已达196人,一些热爱公益的市民在自己参与活动的同时,不忘拉上好友。参赛者徐小霞就招呼来11名同事,他们热爱户外,也热爱公益,12个人将在9月8日那天,完成25公里的徒步赛。
徐小霞是一家企业的职员,负责公司基金会的工作,她并不觉得找来11个人参加活动有什么难,“活动很有意思,大家都喜欢,我一说,就都来了。”
问起她怎么“劝募”的,她说她从不刻意“劝”,只是会把活动了解清楚后,在朋友、同事的圈子里发简单的网络消息,清楚地告诉大家“我们要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只要活动好,人自然就都来了。”以往的那些爱心活动,很多都是单纯的捐款,一次性的公益让小霞们少了很多参与感。
“挑战8小时”让徐小霞觉得新鲜,“不需要很复杂的流程,也能和朋友在一起玩儿,又能帮人,多有意义。”朋友、同事都认同这种新鲜的公益模式,每人掏了600元,决定参与。
徐小霞说,平常,她和那些爱户外的朋友,一有假期,就去爬山、徒步。他们这些“驴友”在旅途中也并不闲着。每每爬香山,每个人的身上都会携带一个可清洗的塑胶袋,下山时,废纸、空饮料瓶等垃圾,每人背一袋,“一边爬山,一边捡垃圾,都成了习惯。”也正是平常积累的这些习惯,让大家对做公益不陌生,他们希望参与可持续、互动性的公益活动,“参与到其中,突破自己,也能帮助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