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国地质大学登山队大部队进行了负重登高徒步,从3600米左右上升至4000米左右,所有队员状态良好,并至此完成了所有训练项目。明日,大家将离开生活了20多天的西藏登山学校,正式进入“珠峰时间”。
记者昨日采访了西藏登山学校副校长阿旺扎西。这个康巴汉子有过3次登顶珠峰的经历,并曾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珠峰传递火炬手。他告诉记者,攀登珠峰的每一步,都是对队员的全面考验。
挑战一:缺氧在大本营睡觉得戴帽子
阿旺扎西介绍,即使是出生在珠峰脚下定日县、常年在拉萨生活的他本人,进入珠峰大本营后也会有高原反应。“主要是头疼,凌晨最难受。所以睡觉时必须戴帽子,以防冷风吹。”阿旺扎西说,珠峰地区非常容易缺氧。队员到达8300米以上往往需要吸氧。缺氧状况下极易产生幻觉、记忆力下降,到达8844.43米的珠峰顶时,空气含氧量还不到海平面的1/3,如未吸氧,人的智商也仅相当于10岁儿童。
挑战二:天气买气象预报需花费数万元
地大登山队的总指挥董范曾非常强调天气的重要性:“登山就是个"靠天"吃饭的活儿!”阿旺扎西也表示,珠峰地区气象多变,万一遇上暴风雪,不但无法登顶,还危及队员生命。“一般来说,每个国家的登山队都会在大本营安营扎寨,分别买各自国家的气象预报,然后相互沟通,再通过对讲机等方式传递给冲顶队员。”阿旺扎西透露,由于预报难度大,购买价格自然不菲,半天的预报就要数千元,登一次珠峰,更需几万元“买天气”。
挑战三:攀登“第二台阶”被称“鬼门关”
到目前为止,攀登珠峰的线路共有19条,地大登山队选择的是传统北坡线路。“处于8700米的珠峰第二台阶,是一段近乎直立的4米峭壁。”阿旺扎西介绍,这是北坡通往顶峰的最后一关,又被称为“鬼门关”。
1975年,中国队员在第二台阶架设了“中国梯”,全世界1300多人通过它成功登顶。2008年,奥运圣火珠峰传递之后,阿旺扎西等队员曾再次上山,将“中国梯”拆换。
虽有梯子相助,但攀登的难度依然较大:梯子是成90度的,常常因排队过梯子,队员要等1个多小时,非常容易冻伤,“所以登顶也要赶早,最好凌晨两三点就从海拔8300米的突击营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