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门头沟区举办“山水相约 绿海畅游”――2012北京门头沟旅游推介会,邀请全国近200家旅行社负责人,接触京西门头沟区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推介会上,中华旅游沙龙与斋堂镇北京爨柏景区签订为期10年的战略合作协议暨旅游直通车启动协议,并向斋堂镇颁发“中华旅游战略合作伙伴”牌匾。
门头沟区地处首都西部,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98.5%,是北京市唯一的纯山区。全区共有4A级景区2处、3A级景区5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2处(小龙门国家森林公园、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市级森林公园4处(马栏市级森林公园、西峰寺市级森林公园、南石洋大峡谷市级森林公园、妙峰山市级森林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村3处(爨底下、灵水、琉璃渠),北京市市级风景名胜区2处(东灵山-百花山风景名胜区、潭柘-戒台风景名胜区)。
近年来,门头沟区坚持生态、高端、特色产业发展方向,以创建“国家旅游试验区”为契机,加快构建以旅游文化休闲为基础的产业体系,实现了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化。各项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不但使旅游文化休闲产业配套服务设施得到有效改善,而且促进了山区重点镇实现转型发展。
当前,门头沟区进一步提升完善了旅游产业配套服务设施。大批旅游基础设施实现升级改造。完成全区所有景区公厕及旅游标识改造,在109国道沿线建成19个集停车、购物、休闲于一体的旅游港湾,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全部完成,二期工程正在抓紧实施。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在门城及9个镇建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完善16个市级民俗旅游村服务设施,认证了一批星级民俗旅游服务点。旅游接待设施不断完善。在实施中粮书院、龙泉宾馆等改造的基础上,重点加大了长安街西延线的招商力度,共引进中航国际总部、长安国际金融中心、七星级酒店、旅游观光塔等12个标志性建筑,总投资达到1350亿元。目前 12个项目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基本完成。
同时,门头沟区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也进一步完善。在全市率先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将旅游与农业、园林、商务、文化等多部门相互衔接,统筹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整合和利用,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完善文化创意产业组织管理机构,成立区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成立了区生态产业园区管委会,牵头中芬生态谷、中瑞生态谷建设及农业产业化项目,统筹推进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群众安置和就业增收等工作,着力推动旅游景区、文化资源以及建设用地、特色产品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产业发展效益。此外,建立促进旅游发展长效机制。设立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发展专项基金3000万元,用于保障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中小旅游企业及民俗旅游业发展。深入开展品牌促销活动,每年通过举办旅游山会、国际山地徒步大会、京浪音乐节等大型主题活动,不断扩大区域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此次推介会上,中华旅游沙龙也助推门头沟区旅游事业向更高水平发展。据了解,中华旅游沙龙总部所在地设于北京,由全国旅游系统、各地旅行社、新闻媒体、交通、景区景点自愿组成,以开拓旅游市场,开辟旅游新线路,扩大业界影响,打造旅游品牌为活动目的。旅游直通车开通后,中华旅游沙龙将携近200家旅行社介入京西旅游产业,进一步开拓乡村民俗旅游市场、扩大双方在业界中的影响。
旅游直通车的启动,也意味着今年以爨柏景区为代表的京西旅游市场,将掀起一股强烈的旅游热潮。据了解,随着春暖花开,门头沟区将迎来旅游旺季,四月中旬潭柘寺景区将举办二乔玉兰节、四月下旬妙峰山将开展传统庙会活动、五、六月将迎来妙峰山第三届玫瑰文化节。除此之外,门头沟将继续举办第三届国际徒步大会、第二届环北京职业公路自行车赛以及首届京西公路自行车比赛、首届定都峰山地自行车越野比赛等赛事。以今天的推介会和启动仪式为契机,门头沟将全面拉开龙年旅游大推介的序幕,全力实施旅游发展跨越行动计划,倾力打造首都西部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门头沟区“旅游直通车”路线:
路线一:爨柏景区线及马栏徒步线路
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爨柏景区,总面积46.6平方公里。景区以俊美的青龙涧为门户、突出山区民俗的黄岭西为驿站,途径神奇的京西石头村――双石头,抵达景区核心――被誉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爨底下,在景区的深处,还可以静心进聆听军户古乐――柏峪的老戏曲。
爨底下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是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古民居群。古村依山而建,在以龙头山为中心的南北中轴线为对称,76套约700间精巧玲珑的四合院民居,随山势高低变化,呈扇形向下延展,以放射形态,灵活布局在有限的地基上。村落整体布置严谨和谐,变化有序,俯瞰全貌形似元宝。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爨底下历史文化资源所带来的社会价值让深居山区的百姓开始认真反思。近年来,门头沟区由乌金经济向生态旅游经济转型,斋堂镇、中坤集团联手挖掘斋堂的文化底蕴和沟峪资源,采用整合资源、打破村界的方式组建成爨柏景区。通过名村强村带动、反哺贫村弱村,把爨柏景区建设成独具魅力的古村古镇,使爨柏景区形成沟峪旅游特色基地。
建成之后的爨柏景区,成为以古村落文化为代表的旅游度假休闲胜地。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政府分别授予: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最具有旅游价值古村落、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等称号。
除了爨底下古村落,爨柏景区内的几个村庄各具特色。百姓人家――黄岭西村,山青、水绿、潭深,整体布局成“人”字结构。以农耕为主的当地村民勤劳朴实、热情好客,保存了大量的旧式传统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该村也以百姓人家为主题搞起了旅游,开办了化石展馆、生产农具展馆、生活物品展馆,建起了农家大食堂,还组建了红歌演出队,让您在游览的同时既能欣赏红歌表演又能品尝地道的农家美食。
京西石头村――双石头村。双石头村坐落在京西古道旁,由沟内一对巨石而得名,该村形似凤凰双展翅。这里处处体现石头文化,正像歌中唱到:“石碾、石臼、石头墙,石头顶上盖间房,石开山门迎远客,石头屋里娶新娘”。村内有鸳鸯石、姊妹石、双悬石、恋人石等多处奇石奇景,更有建于巨石上的民间小宅,凸现这里的石文化。
军户古乐――柏峪村是典型的军户村,村北一公里处设有“天津关”(又名天井关),历代王朝在此设关建隘,派兵驻守。柏峪村的秧歌戏,素有戏曲“活化石”之称,流传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秧歌戏演唱起来声调激昂、沧桑古朴,行腔节奏紧凑连贯,因其风格独特,素有“九腔十八调”之誉。早在2005年,柏峪秧歌戏就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徒步线路――马栏
马栏村位于109国道南侧,距斋堂镇政府5.5公里,村域面积16.34平方公里,现有村民397户,810人。
马栏村历史悠久,红色资源禀赋优越。坐落于该村的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是第一个由农民自筹资金筹建的博物馆。1997年7月7日开馆,同年被北京市政府公布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2000年被列为市级国防教育基地;2008年成为北京市首批三十三家免费开放博物馆之一;2010年被列为北京市廉政教育基地;2011年6月成为门头沟区第一个市级红色景区。
除了丰富的红色资源,马栏村煤炭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且煤质灰分小含热量7000大卡。据记载古代到北京的商船烧的煤都是来自马栏。抗战时期萧克将军的《浴血罗霄》一书也是在当时的小煤窑里边完成的。改革开放后马栏村的煤矿达到22座,马栏村还将建立一座煤炭博物馆,用多种形式介绍煤的形成史和开采史。
马栏村的水湖巷是纯天然自然景观,2011年村里自筹资金铺设旅游步道千余米,道路两侧建有多处日月潭、通心湖等叠水水面。另外,村内元代的龙王观音禅林大殿和古戏台已修缮完毕,推出具有创意的活动。
路线三:潭戒景区线路
潭戒线路是门头沟108国道沿线的重点旅游景区,著名的潭柘寺、戒台寺就坐落于此。
潭柘寺位于门头沟区东南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曾广植柘树,故名潭柘寺。该寺始建于西晋(公元265―317年),距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比北京城建城还早800年,故有“先有潭柘寺,后由北京城”之说。
潭柘寺规模宏大,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殿堂随山势高低而建,错落有致。现潭柘寺共有房舍943间,其中古建殿堂638间,建筑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是北京郊区最大的一处寺庙古建筑群。整个建筑群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学原则,以一条中轴线纵贯当中,左右两侧基本对称,使整个建筑群显得规矩、严整、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其建筑形式有殿、堂、阁、斋、轩、亭、楼、坛等,多种多样。
寺内著名的千年银杏树“帝王树和配王树”、柘树、娑罗树、紫玉兰、玉兰、柏树等古树名木见证了潭柘寺的历史沧桑。寺外有安乐堂、上下塔院、东西观音洞、老虎听经洞等众多的建筑和景点,宛如众星捧月,散布其间,组成了一个方圆数里、景点众多,的旅游名胜景区。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曾写联赞曰:“气摄太行半,地辟幽州先。”
戒台寺位于门头沟区的马鞍山麓,距京城35公里,东眺北京城,海拔300多米,占地面积4.4公顷,建筑面积8392平方米。寺内殿堂随山势高低而建,错落有致,既有北方寺庙巍峨宏大的气势,又有江南园林清幽秀雅的情趣,既有浓重的宗教文化色彩,又有神奇秀美的自然景观,不仅是中国佛教一座著名的寺院,同时也是一处久负盛名的旅游胜地。
戒台寺始建于隋代开皇年间(581-600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因寺内建有全国最大的佛教戒坛,民间通称为戒坛寺,又叫戒台寺。
戒台寺夙以"戒坛、奇松、古洞"而著称于世。戒坛肇建于辽代咸雍五年,与福建泉州的开元寺、浙江杭州的昭庆寺的戒坛共称为"全国三大戒坛",而北京戒台寺的戒坛规模又居三座戒坛之首,故有"天下第一坛"之称。是中国佛教史上最高等级的受戒之所,虽历尽沧桑,仍保存完好。
戒台寺的古树名木甚多,仅国家保护级古树就达88棵,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古松。这些古松或经人工修整,或自然天成,经过了千百年风霜雪雨的磨砺,形成了各种奇特的造形,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活动松、自在松、九龙松、抱塔松和卧龙松,合称戒台五松。每当微风徐来,松涛阵阵,形成了戒台寺特有的“戒台松涛”景观。
戒台寺的后山为石灰岩构造,亿万年来在雨水的侵蚀下,形成了许多天然溶洞,洞中的石钟乳和石笋构成了千奇百怪,美不胜收的造型,"有龙跃、有鱼游、有狮坐,石乳所凝也",给人们留下了无数神奇的传说和美丽的遐想。这里的部分山洞曾经过人工修整,而建成石窟寺,是当年寺内部分高僧静修的地方。
此外,在戒台寺一侧,是刚刚新建的定都阁风景区。定都阁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镇海拔680米的定都峰,已于2012年主体完工。占地面积55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高33.9米,共6层,地下一层,地上高度为33.9米,其中有2个暗层,外观看为3层。
定都阁为仿古造型,由多个歇山式组合成复合屋顶,每层檐下施单翘单昂五踩斗拱,逐层收分,配以外挑之平座走廊。因其地处长安街西延线西端的定都峰上,故名为定都阁。
“古峰定都城,新阁耀长安”。长安街西延线之端的定都阁,与东端通州大运河遥相呼应,形成“东有大运河,西有定都阁”的北京核心文化新景观,成为区域新地标性建筑,并为门头沟区发展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建设首都国际高端山地旅游文化度假区增添光辉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