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哥在路上
骑者档案
姓名:东哥
性别:男
身份:退休医生
东哥,这个名字活跃在江门户外论坛、Q群中。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他其实是一位已年届64岁的老人。东哥对游泳、爬山、骑行等户外运动有一种狂热的感情,喜欢网上关注户外论坛和Q群里驴友的动态。也许是因为这种年轻充满活力的心态,他看起来十分年轻,一点不像退休的“老伯”。
有人称他“老驴”,不是年龄,而是因为他是江门最早一批玩户外的驴友。他见证了野外体育探险、江门自行车等各种户外运动协会的成立。“江门野协的成立是由珠海一个驴友过来搞起来,第一次露营是在七星坑。江门的自行车协会申请了10多年一直没批,今年1月才正式成立……”回忆起这些江门户外“历史”时刻,他总能娓娓道来,印象深刻。
玩了10多年户外,东哥最钟情的是骑行。平时从江门骑自行车到珠三角和港澳已是家常便饭。近年来,他挑战了许多500公里以上的长线,从江门骑到北京、从贵州骑到江门,从江门骑到三亚……他说,每次骑行后,他都会把自行车码标记下来,至今,已骑过1.9万公里路程。
结缘一辆“老爷车”从江门骑到澳门
东哥是位游泳爱好者,经常到各地参加游泳比赛,而他最早接触骑行也是因为游泳。有一次到澳门参加游泳赛时,那边的冬泳协会会长提议说:“下次骑自行车过来澳门”。受邀之后,他便与驴友开始第一次骑行。他清楚记得那是2003年12月1至3日,那时所用的自行车还是一部普通的“老爷车”。
这么多年,他骑行澳门次数是最多的,至今已骑过5次。他说,每一次的线路都不同,说不出哪次最难忘,但他清楚记得每一次的经历。第二次去是以医院的名义组织到澳门参加长者体育会。那时队伍也格外引人注目,“去到时还有澳门的警察帮我们开路,后来还有驴友帮我们到澳门的自行车协会作了交流”。第三次骑去是圣诞节,“骑到澳门时,刚好在那里过圣诞”……
体验过骑行后,他从此一发不可收拾。2007年,东哥自己买了辆专业的旅行自行车。随后,每次到佛山、珠海、香港、澳门等地参加活动时,他都是骑自行车去。自行车成为他出门的主要交通工具。后来还尝试过一个人省内骑行。这几年,他多次一个人骑行往返于肇庆与江门,没为别的,就是体验行的乐趣。每次骑到当地,他住一晚便折返。“现在,仅是江门与肇庆之间,我都可以开辟出5条骑行线路”。
挑战从江门骑行到北京
2008年,东哥骑行北京。那一年是奥运年,他首次挑战长线。那一年,注定成为他骑行生涯中最难忘的时间。回江门后,他的举动受到了很多人关注,在奥运年里,“江门60多岁的老伯骑着单车去北京”一度成为城中热门话题。
回忆这段历程时,他也觉得当时的自己很有勇气。当年4月,一名顺德的驴友在网上发帖召集驴友骑行去北京。他在看到消息之后心动了,于是想发动身边的人参与,但是“个个都没信心,不敢去”。最后在没有同伴响应,家人也反对的情况下,他毅然决定前往顺德与驴友会合。“那年要举办奥运会,怕太迟进京城会麻烦,于是决定了4月份启程。”
与他同行的两名驴友分别来自顺德和珠海,都是当过兵的,而且都是有骑长线的经验。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他的车速慢,经常跟不上。如今忆起,他也直言那是让他“感到非常辛苦的一次骑行。”为了能跟上队伍,每次在中途吃饭休息时,他就只是匆匆吃两口饼干,也顾不上休息,便先队友一步往前走,再等他们追上。“很辛苦,回来后我整整瘦了十斤。”他说,其实那次去之前,自己也想好了,如果坚持不下去,就中途搭火车回来。
最后,他挑战成功了。从江门到北京总共骑了28天。开始三人同行,后来有人在中途退出,有人到京后还继续第二行程。他原本想参与第二行程往东北方向走,但在驴友的劝说下退出。从北京回来后,他写了这样一段心路历程:“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参加第二行程,说实在的,实感有点遗憾。但对于我来说,已是很不错了,知足了。”
东哥说,自己骑行的宗旨是,在于有经历,不在于游玩。这么多年,他也是在骑行北京时才真正在目的地游玩了几天。“到之后,我打电话问老婆要不要过来,本来想着他不过来我就马上坐火车回去”。最后老婆赶了过来会合,并在当地租了辆自行车和她一起骑行京城。
浪漫夫妻结伴骑行大江南北
从一窍不通到现在的专业,东哥说都是一路走一路学习。在北京骑行过程中,他学会了到哪里停留,在哪里找旅馆。“这中间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的,像找旅馆,就要去热闹的地方找,启程要早出发,尽量在下午四五点前找到地方,路上宁愿骑少点路程,也不要骑到天黑。”
自北京骑行之后,东哥又多次挑战了500公里以上的长线游。与以往不同,在此后的每次骑行,都有老伴陪伴同行。老婆网名叫“幸运星”,同样是一位骑友,在他的影响下,现也对骑行非常狂热。
2009年,两人搭火车到贵州,同时将自行车托运前往,而后从贵州一同骑行回江门。“那时还有两位同伴,两人真正独立骑行长线是从三亚开始。”有了两次骑长线的经验后,同年,两人自己策划线路,从江门骑行到三亚。后来每年一起骑行,环游大半个中国。2010年,两人从江门骑到南宁;去年,则从福州骑至惠州,接着又骑行青海湖,进入西藏。两夫妻在骑行中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同时留下很多美好的经历。
长线骑行一般都是单程,如今夫妻两人也配合得非常有默契。“我老婆在制定和计算线路这方面很强。每次出发前都是由她来查线路,然后按照一天80到100公里的速度计算,到了一个地方就停下来休息过一夜。”他笑说,老婆的体力比较好,“每次骑行途中,一到站点,找到旅馆后他便倒下就睡,而她还要帮我洗衣服,忙这忙那地为第二天的行程做准备”。
两夫妻的感情也在骑行中升华。去年在骑行青海湖时,因为他有点高原反应,骑速慢且环湖东路的上坡路段较多,沿途又没有食物补充,最后第一天骑行50多公里就在种羊场住下。回来后,他在整理相片时,还在两人拉萨留影相片的背后写了这么一句:“要不是幸运星,恐难完成行程”。淡淡地一句话,却饱含深情。
收获结识朋友遍天下
很多时候,每当骑友穿着一身专业的骑行服行于路上时,都会吸引很多异样目光。东哥说,这些年来也习惯了,“时不时路上还会有小车经过时,放慢速度停下来看你。”他说,骑行一定要低调,一是要少聊天,二是就算聊也少说话。他说在骑行北京时,队友就曾提醒过他,“千万不要和当地人讲真话,问你到哪里也不讲,问你从哪里来,就说从前面一个站,问要到哪里,就说到下一个站。”他说,这都是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尽管低调,但是东哥却还是朋友遍天下。他整理制作了两本通讯录,上面有将近900多个登山爱好者和700多爱好冬泳和骑行朋友的联系方式,这些人都来自全国各地。他还很细心地在每个名字前编号。他说,这是自己这么多年来的一个习惯,“每次参加集体的户外活动,碰到新的驴友都会主动认识他们,索取电话号码、QQ,回来后一一整理编号。”
“没有全部记住,因为有些人只见过一次面,不常联系甚至忘记样子。”他说,现在还常常与通讯里的大部分人有问候。然而,最珍贵的是,这两本东西有很多次发挥“救人”功能,帮了他和驴友很多忙。当有驴友想去哪里骑行,是他从通讯录中为他们找到同伴;当有驴友在骑行途中出现意外情况,也是他急中生智想起当地的驴友,从通讯录中找到当地的驴友帮忙。
在他建立的一个骑游群里,有180多号人,夫妻俩经常在上面聊天,关注驴友的动态。他说自己对论坛操作不熟,平时上Q比较多。每次有驴友途中遇到问题向他求助时,他便会在群里发布消息呼吁大家帮忙。也因为这种真诚和义气,骑友、群友都非常尊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