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的滑雪市场在一种焦虑情绪的笼罩下走进了2012年。焦虑的来源不仅是因为正在建设的长白山亚洲最大滑雪场的威胁,也不仅是“到哈尔滨看冰、到长春滑雪”这类外省市对哈埠冰雪产业的分割,还有那些一上午就建起来的“滑雪小作坊”扰乱市场,损害哈尔滨滑雪业的声誉,破坏了哈尔滨滑雪市场的行业规则。
准入制和退出制缺乏下的无序竞争,让哈尔滨的滑雪场们在旺季里集体喊“饿”――国内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哈尔滨滑雪产业,正面临内外交困的发展窘局。
如不“破局”,滑雪业这个朝阳产业可能会黯然“夕下”,如能整顿市场、整合出击,哈尔滨滑雪产业便会“滑”出更宽广的未来。
普遍亏损
――5S级滑雪场“每天300员工接待100游客”
“前两年,从圣诞节到元宵节,在滑雪场里几乎耳边都是北京口音,但现在基本听不到了,甚至连上海、江浙一带的游客都变得寥寥无几。”龙珠二龙山滑雪场相关负责人刘漪春说,北京莲花山、河北万龙滑雪场基本把北京地区的滑雪发烧友都拢住了,而河北、辽宁、吉林的滑雪场,更是一道道地截流了赴哈尔滨滑雪的游客。
“仅靠哈尔滨本地人滑雪来支撑,滑雪场得‘饿死’。”吉华长寿山滑雪旅游公司相关负责人李斌说,本地与外地客人各占一半,对滑雪场来说比较合理,但从2010年以后,到哈尔滨滑雪的外地人数逐年下降。
哈尔滨市共有13家S级滑雪场,普遍喊“饿”:圣诞节至元宵节是哈尔滨滑雪的旺季,去年圣诞节当天吉华滑雪场接待600人次游客,而上一年则是1400余人次。“在非春节假期的日子里,滑雪场每天300多名服务员接待100多名游客。”李斌说,吉华作为5S级的滑雪场,由于游客不足,只开了8条雪道。
同为5S级滑雪场的哈尔滨体育学院帽儿山滑雪场的游客数量也不断下降。雪场主任啜鹏群说,2010年开始,游客数量逐步下滑,今年的接待量比2010年下降三成以上。目前来这里的滑雪者80%是本地滑雪发烧友,而旅游滑雪客人则很少。
“亚布力滑雪区的游客数量在整体下滑。”亚布力滑雪度假区办公室主任陈长鹏介绍,亚布力一共有7家滑雪场,其中两家为5S级,虽然春节期间也呈现火爆的态势,但业内人士都在游客数量的变化中看到了行业危机。
“大雪场都在亏损,游客数量、营业额同比都是负增长。”市旅游局规划处刘冰说,旅游部门只掌握全市13家S级雪场的情况,其中,5S级的4家,4S级的1家,整体经营情况都不好。
滑雪产业是新兴产业,哈尔滨的滑雪业在国内起步最早,发展最快―――参与了滑雪场S级地方标准制定的龙珠滑雪集团总裁朱晓虎回忆,1996年第三届亚冬会之后,利用赛事设备,哈尔滨把高山滑雪转变成了旅游滑雪,一批有长远眼光的投资者进入这一行业。2000年以后,哈尔滨滑雪业进入“春天”,老牌滑雪场再投资改进软硬件设备,一批新的投资者看到滑雪业的上升空间加入进来。2007年开始,哈尔滨滑雪业的上升势头吸引了外埠资本,如澳门中桥集团与龙珠集团合资建亚布力雅旺斯滑雪场、地中海俱乐部投资了亚布力阳光度假村滑雪场。
“我们用了十几年,把国外发达地区几十年做的事都做了。”朱晓虎说,发展速度快、雪场数量多,哈尔滨滑雪行业的问题也集中暴露出来。
“大家都很着急。”面对窘迫的行业现状,啜鹏群黯然道。
兵临城下
――“到哈尔滨看冰,到长春滑雪”,外埠正大张旗鼓地分割哈尔滨的冰雪产业
国内滑雪界的一件“大事”让哈尔滨的高端滑雪市场感受到空前压力―――日前,万达集团等投资200亿元建设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其中在长白山西坡建设的滑雪场由有5届冬奥会比赛场地设计经验的加拿大公司担纲设计,拟建43条各类型滑雪道,雪道总长度约30公里,落差约438米。建成后,可同时容纳8000位滑雪者,是亚洲最大的滑雪场。
“今年底这家滑雪场一定会开业。”朱晓虎说,它将会给国内滑雪行业带来颠覆性的综合影响,至少会促进行业“洗牌”。业内人士有一个忧虑的看法:万达长白山滑雪场开业后,哈尔滨的高端滑雪场很可能就“没戏了”。
在这家滑雪场没营业前,哈尔滨滑雪业内人士认为国内最高端的滑雪场还是在哈尔滨。刘漪春说,我们自己虽然以业内“龙头”自居,但外埠如吉林省的北大湖滑雪场多年前就开始争夺这块市场。只不过一是北大湖由于自身问题“没起来”,二是亚布力的阳光度假村和雅旺斯两家滑雪场引入了外资,提升了软硬件水平,否则这块市场早被“攻陷”了。
事实上,外埠一直在分割哈尔滨滑雪市场。“连冰灯、雪雕这种哈尔滨得天独厚的优势冰雪项目外埠都在跟我们争,何况是气候、地缘优势都不具备的滑雪业。”李斌说,现在全国都在做滑雪产业,竞争特别激烈,国内的滑雪市场已形成黑龙江、辽宁、河北、成都、新疆多足鼎立的局面。在我市滑雪场“都在亏损”的时候,外埠的滑雪场经营情况仍然很好。
资料显示:河北、北京地区有20家左右滑雪场,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成都的西岭雪山滑雪场自称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设施最好的滑雪场,全部使用进口名牌滑雪器具、设备。新疆、辽宁的滑雪也都在强力竞争。长春更喊出了“到哈尔滨看冰,到长春滑雪”的宣传口号,处心积虑地分割哈尔滨的冰雪产业。一些国内旅行社安排的东北游线路中出现了“在哈尔滨看冰雪大世界,在长春莲花山滑雪场滑雪”的线路。据媒体报道,春节期间,到净月潭、莲花山、新立湖、庙香山等长春滑雪场滑雪的人数总量与上年相比上升18%。
“秘密”经营
――外地游客难觅“哈尔滨滑雪地图”
如果一位游客要滑雪,想找到哈尔滨的一家S级滑雪场相当难。
在网上的各个搜索引擎上键入“哈尔滨滑雪场”后,搜出的全部是各个旅行社的滑雪游信息。而如果通过114电话查询,只能查到名都滑雪场一家。这些就意味着,游客想在哈尔滨滑雪,不但无法获知哈尔滨共有哪些滑雪场,每家滑雪场的级别、位置、价格等信息,以方便比较选择,而且,如果不知道滑雪场的名字,便很难联系到滑雪场。记者发现,除亚布力的两家滑雪场外,即便知道滑雪场的名字,游客也很难查到联系电话。
记者最后联系到哈尔滨市的13家S级滑雪场,是通过“私信”市旅游局的新浪微博,才获知的联系电话。但雪场的具体信息还是需要逐个打电话查询。
“不知道为什么,对我们的宣传特别少。”我市某滑雪场负责人说:“我们的软硬件水平在国内都是一流的,只要到我们这里来滑过雪,都会再来。但目前的情况是,我们始终只能靠本地固定的滑雪发烧友这种单一的客源支撑,很难吸引到新客源,外地来的游客更是罕见。旅游部门对我们的宣传和支持很少,在网上、平时的旅游宣传中对我们都没有推介。当然,这里也有我们自身的经营意识问题,在创知名度上一直没有破题。”
哈市知名度最高的滑雪场是“亚布力滑雪场”,因举办亚冬会、大冬会等赛事而闻名。但对于大多数游客来说,并不知道“亚布力滑雪场”是一个整体概念,其中包括7家滑雪场。这7家具体叫什么名字,都是什么级别,软硬件情况如何,游客更是难以得知。
当然,哈市也有极少数滑雪场有自己的网站,但他们共同面临的问题是:“如果游客不知道我们滑雪场的名字,就根本找不到这个网站。”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长春。如果在网上搜索“长春滑雪场”,便能搜到“长春滑雪网”,网站上对长春各个滑雪场的名称、位置、价格表、优惠信息都有介绍,并有滑雪器材装备、滑雪论坛等栏目。据网站工作人员介绍,长春滑雪网是长春市文化产业联合会滑雪产业协会与吉林省冠中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管理的下属机构,主要目的是促进长春滑雪产业的发展。
声誉之殇
――零团费、负团费的引诱下,旅行社“助乱”滑雪业
大量游客由于对哈尔滨滑雪场没有概念,被旅行社领进“滑雪小作坊”后,对哈尔滨滑雪场产生了恶劣印象。
一位海口游客讲述了其在哈尔滨滑雪的“惨痛经历”:春节期间跟团来哈尔滨滑雪,导游逼着我们玩自费项目,如果不玩也不许在车上等,只能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室外站着等。租滑雪服的店里明码标价每套80元,却向我们要180元。自费就自费吧,到了滑雪场才发现,其实只是一个小雪坡,却挤满了五六个旅游团,到处都是人。导游逼着我们花钱请滑雪教练,而且滑下来后,根本没有可乘坐回坡上的索道,只能自己爬坡走回去,或者让滑雪场的人再把游客“架”回坡上。
这位海口游客曾对到哈尔滨来滑雪充满向往,现在却表示“永远不再来哈尔滨滑雪”了。
海口游客的这种遭遇,在哈尔滨的滑雪业内根本不是新闻。我市所有S级滑雪场都对这种情况了如指掌,却无计可施。
“我们都被滑雪小作坊包围、架空了。”4S级的平山神鹿滑雪场总经理郭鹏说,以这家滑雪场为圆心,周围10公里范围内,有约12家个人开的滑雪小作坊。这些“小作坊”投入的成本很小,花一上午推个坡,从山上用麻袋装点雪下来辅上就能开业。像今冬无雪,就从外面租个造雪机造点雪,一天的运营成本只有一两百元,而一个正规滑雪场每天的运营成本至少是一两万元。但是,即使滑雪小作坊与正规滑雪场相比在软硬件设施上有天壤之别,在滑雪安全上更是没有保障,却与正规滑雪场在同一个狭小市场内争夺有限的客源。
各家滑雪小作坊的经营手段全部都是“一招鲜”:用零团费、负团费引诱旅行社把游客“诓”进来。
旅行社内部人士透露,所谓的“零团费”就是旅行社把旅客带入滑雪场,不用向滑雪场交一分钱,甚至一些滑雪场还会给旅行社回扣,这即为“负团费”。滑雪小作坊主要是靠游客租滑雪服、请教练等自费项目来赚钱,海口那位游客遭遇的就是这种情况。
“旅行社都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哪里赚钱多去哪里。”这位人士感慨,包括正规的导游在内,都以赚钱为目的,谁会去想外地游客怎么看待哈尔滨滑雪业。
海口游客将其遭遇在网站上发布后,引来了不少网民的围观、评论和转发,并被引入到“龙年春节旅游挨宰”这一热门话题中。
“哈尔滨滑雪产业的一锅汤就这样被几条小鱼给搞腥了。”李斌说,滑雪小作坊损害了哈尔滨滑雪行业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