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球上的一个点到另一个点,很难想象有比跑步更环保的方式,在跑步的过程中,没有消耗石油,没有磨损自行车轮胎,没有使用电力,在有些地方你甚至不需要穿鞋子。可是实际情况并非总是如此,当21250名跑步爱好者参加不久前在华盛顿举行的第36届年度军人马拉松比赛后,人们出乎意料地发现,这场全程41.92公里的比赛能制造出多少东西:数不清的纸杯、数不清的塑料瓶子、数不清的塑料袋、数不清的冷敷块、数不清的毯子,数不清的印刷小册子,还有志愿者和参赛者每人一件、专门印制的T恤,所有这些都在耗费我们的资源,同时在短时间内就变成垃圾,给环境的压力是难以想象的。
可是相对于其它的大型马拉松比赛,军人马拉松还不是规模最大的,在纽约举行的“马拉松之母”比赛,参加人数轻易就超过47000人,而且每年都在增加,举办方甚至计划在第二天继续比赛,这样就能吸引到将近10万人参加。这意味着在两天比赛结束后,将留下数以十吨计的垃圾。在日本举行的规模最大的马拉松比赛,参加者超过5万,使用的纸杯接近70万个,需要1.8万志愿者维护现场,所有人在现场制造的垃圾和二氧化碳等同于30万人在一天内制造的。
大型马拉松比赛给环境造成的压力是综合性的,不仅是产生垃圾这么简单,还涉及我们怎样来到比赛现场?多少人采用各种交通方式,会因此产生多少温室气体?我们使用的产品是怎样生产的,在选手们获得奖牌,所有人都高兴回家后,这些产品被如何处置?很多马拉松比赛就像大型节日,举办方会推出琳琅满目的纪念品,T 恤、纸袋、毛巾、钥匙扣、甚至还有特别版红酒,这些产品中多少会最终变成垃圾、每年垃圾的回收率又是多少?沿途参赛者和观众会产生如香蕉皮、饼干等大量弃置食物,这些食物产生的甲烷是污染性高的温室气体,它们会被如何处置?沿途设置的流动洗手间是否使用有毒的化学清洁剂?还有,众多选手跑步时产生多少二氧化碳?所有这些都让人产生这样的疑问:马拉松能否成为绿色比赛?
尴尬的现实是,为了健康而赛跑却给环境造成额外负担;好消息是,越来越多大型马拉松比赛已经意识到这个现实,并都在努力减轻踩下的环境脚印。例如,使用的纸杯采用环保材料制成,现场活动者身穿的制服是回收塑料瓶再生的,能量供应采用太阳能供电板或者其他绿色能源,减半小册子的印刷量、使用环保车为精英跑手领路……可是这些努力在学者和环保人士看来还是不够的,一场比赛下来,仍造成惊人浪费。
美国成立的环保组织“负责运动协会”旨在鼓励大型比赛更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该组织为大型比赛制定了详细的环保计分标准,只有达到基本分数的赛事才能获得绿色环保证书。该标准考虑了比赛中的41个因素,分为W aste(垃圾,要求产生的垃圾平均到每个参赛者少于2磅)、Clim ate and Energy(气候和能源)、Pro-curem ent and Sourcing(采购)、 Com m u-nityIm pact(社会影响)、C om m unityInvolvem ent(社区参与)、H ealthStyle(推动健康)、Inclusion(鼓励参与比赛)及Innovation(创意)8组标准。利用标准化手段评价比赛的可持续性,给出的证书也是分级的。如果一项比赛能达到22项标准,能得到《基础绿色证书》,如果能符合38项或者更高标准,能获得《常绿高级证书》,最后还评选出金银铜三个最高奖项。
“负责运动协会”为大型比赛提供很多环保建议,减少在纪念袋中放置的宣传单张,采用上网无纸化注册,发放更少塑料袋,鼓励参加者和观众利用公共交通到达比赛开始的地点。此外,该组织也审查举办方是否有社区参与深度,是否将比赛收益的部分捐赠给当地社区,是否照顾到女性、少数族裔和残疾人参赛者等。
在几项知名度最高、规模最大的比赛中,军人马拉松从2009年到2010年都获得绿色证书银奖,芝加哥马拉松比赛在2010年和2011年都获得证书,但是波士顿马拉松比赛和纽约的“马拉松之母”都还没有获得证书。2011年,获得金奖的比赛是加州的BigSur马拉松赛。2011年这项比赛的垃圾分类比率是96.52%,比前一年增加了10个百分点,剩余食物卖给了附近的酒庄作为种植葡萄的废料,几乎没有产生什么垃圾。终点的一半电力是由脚踏车发电,由热心的跑手和志愿者帮忙踩,大会终点的帐篷、围栏和垃圾筒都是向区内其他组织借的,不需要额外添置。甚至连奖牌也由金属改成陶制,由当地艺术家设计。
设计一场环保的大型比赛相对传统比赛需要更多后勤安排和支持,现在开始有些赛事成立专门的“绿色小组”,分拣比赛后产生的大量香蕉皮和纸杯。“环保后勤”是一家专门为运动项目提供环保后勤建议的咨询公司,该公司的创始人、《环保赛跑:路上竞技管理守则》的作者凯斯说,只考虑垃圾的处理其实具有很大的误导性,诚然,垃圾是比赛中最显而易见的污染,但很多垃圾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例如纸杯,只要送到正确的工厂,100%都能被分解回收。只要恰当地分类、分拣,其他很多垃圾也是能被循环利用的,例如毯子、计时器,甚至是杜邦的防尘口罩。更大的挑战是如何劝说组办者减少纪念品,例如T恤和奖牌。这些东西或许是“不可侵犯的”,如果说马拉松是商业化最成功的比赛之一,T恤作为商业化的重要工具功不可没。此外,有哪个参赛者不希望得到奖牌?可以考虑使用可再生材料制作T 恤,如果参赛者要奖章,可要求他们适当付费。
对于环保的要求,需要跑手的支持,如果参赛者要求比赛更加环保,组办方才会往这个方向努力。目前跑手们还没有到根据赛事组办的环保程度进行自由选择的水准,显然,他们应该开始意识到这一点,让比赛更有意义。
链接
人:天生马拉松跑手
人类其实不是跑步高手。不过我们擅长的是考验持久性的长跑。一般人在7分半钟时间里能跑完1.6公里,而顶级马拉松男选手能在两小时内保持每5分钟完成1.6公里的速度。体重在150磅左右、和人类体格相近的四足动物,一般能在9分半钟时间里完成1.6公里距离,其中还需要数次休息。人类的慢跑水准相当于一匹体重1000磅的马。
在动物世界,能适应持久慢跑的并不多,除了人类之外,大概有狼、狗、豺狼、野牛和马,在灵长类动物中,我们是唯一出色的。是否因为我们会双足行走,才会擅长慢跑?耐久性长跑在人类发展初期是否具有巨大的进化优势?科学家们正在研究这些问题。对于走和跑,人类的很多特征确实有利,例如很长的双腿使步伐距离增长,可是走和跑毕竟是完全不同的运动。行走中的人,利用地心引力的帮助,就好像一个左右摇摆的钟摆,并不太费劲,可是跑步需要更多肌肉和肌腱参与,好像弹簧一样释放并储存能量。此外,跑步要求身体,尤其是躯干更具有稳定性。
对智人的体格研究发现,在其臀部有大量肌肉连接髋部和脊柱底部,可是从猿类的化石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同一部位的肌肉要少得多。如果你让一只大猩猩穿上裤子,就明白那样子会有多滑稽,大猩猩的臀部肌肉同样很有限。大量臀部肌肉不仅保证穿上裤子更好看,也使跑步过程中髋部更稳定,释放能量更高效。但是,在平地上行走时,这些肌肉是不被使用的。
相对于躯干,大猩猩在肩膀以上的稳定性特别强,有很多强力肌肉连接脊柱和头部,可是对于人类,这个部位的肌肉要少得多,也弱得多,这也有原因的。当我们走路的时候,肩膀并不需要太多运动,可是在跑步的时候,因为肩部和头部的联系相对较松,肩膀能轻松并强有力地摆动,摆动的方向和髋部的摆动方向正好相反,这种反向扭动有助于保持身体平衡。此外因为从肩部到头部只有一块斜方肌连接,在跑步时我们可以摆动上身却不需要摇头晃脑,这样不仅不会头昏,也使我们能注视前方看清方向。就算如此,跑步时头部的晃动比走路时还是多很多,不过人类具有很多“防摇头”特征,这些特征是猿类没有的。
首先我们具有内耳里的半规管,3条半规管能通知大脑减少晃动,时刻保持正确向上的方向、防止过分点头。从颅骨底部到脖子底部还有一条非常有弹性的肌腱,能抵消点头带给大脑的冲击,类似结构在狗和马这类擅长长跑的动物身上也发现,但是在猫身上却没有。人体这种适合长跑的结构在早期会否具有明显的进化优势呢?研究者认为,早期人类在炎热、广袤的非洲大草原上迁徙过长距离,更倾向行走、慢跑,而不是短跑。这么做能最有机会遇到动物腐尸的机会。在发明矛和弓箭之前,为了捕食,他们才开始无奈尝试快速奔跑。看到今天的人们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更证明人类是最成功的、最适应长跑的动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