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直升机航拍破冰船
35万余元、35天,畅游常年冰封的南极东南部地区。行程采用俄罗斯研制的KK号破冰船,同时也是南极区域内惟一装备有直升机的商旅探险船……
从去年开始,私人高端定制旅游服务悄然在蓉兴起,并在去年12月14日迎来首位尝鲜天价南极游的成都游客。记者采访到刚从南极返蓉的成都人郑铎忠(应当事人要求化名),酷爱摄影的他讲述了在南极“物超所值”的35天。
行程
35天,乘破冰船参观南极科研站区、俄罗斯和平站,游览多个著名冰架冰川,冰下畅泳等。
费用
35万余元,最近一次南极之旅就有20多名中国人参团,其中包括一名成都人。
市场
去年成都旅行社首次尝到甜头,发团量仅占旅行社0.5%,收入却占到20%以上。
旅行讲述
最珍贵:破冰之旅
商旅破冰船最后一趟
“我是从澳大利亚珀斯登上俄罗斯的KK破冰船,开始了一路海上航行。”郑先生认为,KK号是南极目前惟一一艘用于商旅服务的破冰船,搭乘它可以深入冰封的海面,而不是仅仅穿越浮冰区,“搭乘这艘船可以在一望无际的冰面上欣赏破冰前行的壮观景象,到达一般旅游团队无法前往的南极东南部地区。而且,我们还是在船上迎来了2012年新年的第一缕阳光。”他同时表示,由于签有环保协议,KK号将在今年退出南极航行。“KK号这次载完我们就直接‘退役’,返回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了。这次就是这艘传奇破冰船的告别航程,更显得弥足珍贵。”
最过瘾:航拍南极
直升机登岛拍摄冰架
“可能受欧美经济低迷的影响,最近这两年欧美客人一直在减少,原本可以乘坐118人的破冰船最终只有91名旅客,不过这次有20多名中国人。”据郑铎忠介绍, “船上为我们准备了丰富的讲座,讲解者都是船上的探险船员,他们每个人都围绕自己的专业领域,为我们讲解关于动物、海洋、冰川等方面的知识。”
“由于破冰船上有两架直升机。在天气好的状况下,轮番接船上的游客航拍南极和登陆冰架。每次大概乘坐5名游客,我前后就坐了5次直升机。”据他介绍,乘坐直升机登岛欣赏罕见冰架、冰瀑和航拍南极风貌很是过瘾,“如果是一般的旅行团,根本就不可能进入这些区域,拍到这些壮观的冰架。””
最兴奋:约会企鹅
冰面嬉戏逗人爱 照片拍了几百G
据郑先生回忆,旅行期间进入科考站参观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可以了解到科考人员的日常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当然,行程中的两次火山探访也非常让人怀念,记得有一座活火山迄今为止只有200多人次登陆到这片被冰川覆盖的岛上。
而最让郑铎忠兴奋的莫过于好几次和南极动物相处的日子。“在登岛之后,能看见成片的企鹅围在你身边,最近的企鹅甚至离我甚至只有两三米远。那些在企鹅家族中个头最大的帝企鹅,存活数量不多,我们就有幸看见成群结队的它们在冰面上‘嬉戏’,那样子很逗,感觉自己和自然如此接近。”酷爱摄影的他这次拍了几百个G的照片存档于移动硬盘里,“这不刚回来嘛,都还没来得及导入电脑。”
最刺激:冰下游泳
私人教练牵根绳保护
在谈及这趟昂贵的旅行时,郑先生还是用“物超所值”来形容,“船员对我们非常热情和友好。最重要的是大家多为摄影爱好者,有很多共同话题。由于餐食基本上是西餐,行程又特别长,厨师还专门为我们中国人包了两次饺子,每天还有中式炒饭和面条吃。”郑先生这次住的是双人间,房间的设施配备齐全,24小时供暖,船上还设有酒吧和电影院等娱乐设施,不会觉得闷。“最刺激的经历当属在冰下游泳,私人教练会用一根绳子拉着我们保护安全。在南极的海水中游泳很冷,但十分刺激。”
虽然这并不是郑先生第一次去南极,但这趟难得的南极东南部之行还是让他很自豪。他坦言,就喜欢这种私人定制路线的旅行,“朋友圈里基本上都用这样的方式旅游。”
新闻纵深
私人高端定制游 成都去年初尝甜头
据了解,从阿根廷、南非或澳大利亚登船前往南极半岛西岸不算稀奇,不少成都游客曾采用这样的方式去过南极。但这种行程乘坐的是只能在浅冰区航行的船只,行程在8天左右,报价为5万~12万元,但并不能到达常年冰封的南极东南部。
“郑先生这种旅行产品属于私人高端定制旅游服务,源于国外。”携程成都公司市场传播部经理陆杨介绍。
而记者了解到,成都市面上的高端定制旅游服务大概萌芽于2009年。“几乎全年无一人报名,甚至连问的人都没有。”
“最近这两年才慢慢有了生意。尤其是在去年,前后有约40余人次成都游客参加高端定制旅行。游客主要由中年摄影爱好者构成。”据了解,成都市场上推出的私人高端定制旅行服务主要以探险、运动和摄影之旅为主,线路属于小众类型。比如夏季开卖的报价在50万元左右的非洲打猎之旅;团费10万元左右的欧洲古堡游和法国意大利红酒酒庄之旅;以及从智利乘飞机前往南极大陆、8天30多万元的南极“拥抱之旅”和35天35万余元的南极奢华之旅。
据介绍,该项业务发团量仅占旅行社的0.5%,但由于动辄10万元以上的报价,这笔业务在去年占到了旅行社营业总收入的20%以上,“去年才第一次在成都尝到了甜蜜的滋味。以前的客人基本上来自北京和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