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拔高度以及“地形突起”高度的考虑
前面有几个帖子探讨西灵、南灵到底是哪个山峰,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接着说。
首先举个大家熟悉的例子:珠峰高8848米,世界第一高峰。K2高8611米,名列第二。但从尼泊尔走珠峰南线的人都知道他们需要先爬上珠峰的南峰,高8749米,比K2高出1百多米,您说这是世界第几高峰?好像也没听说爬珠峰南线的人说他们“两珠连穿”吧?
关键是因为南峰的“地形突起”只有10米,又紧挨着珠峰,人们自然把南峰当成珠峰的附属峰。下山时,从珠峰下降109米到海拔8739米的“主坳”上后只需再爬10米就能“冲顶”南峰。
要算“地形突起”必须先找到“主坳”(坳或称鞍部、垭口)的位置。从一个山峰到邻近的更高山峰(或高地),可能只有一条山脊,也可能有其他不同的路线,每个路线的最低点就是坳口。而这些不同坳口中海拔最高的坳口便是“主坳”。在等高线地图上看时,主坳在“完全包围”这个山峰,还有其他更低山峰,但不包围更高山峰的“最低的”等高线上(再往下的等高线会包围更高的山峰)。这个山峰和它的“主坳”的海拔高度差便是它的“地形突起”高度。下图中的三个绿点都代表“主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