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OOK景点家廖维仁 图/Unsplash
台湾街景登上日本杂志封面,而这次是老牌潮流杂志“POPEYE”四月号的封面,在网络上又再度引起众人的讨论,有觉得值得骄傲同时也很鲜明的展现台湾在地文化的正方,当然也有觉得又在自爽且画面杂乱冲突的反方;而自我认同对于台湾来说,一直是非常需要正视的课题,从历史定位到国家、种族、家庭至个人,自我认同,是一辈子的旅行。
继去年台南国华街登上BRUTUS后,今年又以台南北门路登上日本杂志POPEYE封面。 (图/POPEYE/BRUTUS)
自我认同不只是一辈子的旅行,每一次旅行其实也在深刻的自我对话中再度探索与建构自我认同,这些价值观、信念、角色立场、态度....种种自我认同的面向,运营了每个人的一生,也演绎了每个人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
自我价值观该如何建立?
自我认同的基础里需要价值观做为参考,而价值观决定了我们每个人的决定、需求、动机、行为以致人生,它是我们个人行为的统帅。
一个人的价值观从出生开始,从家庭里发迹,逐渐塑形,而价值观体系是受制于人生观与世界观的,我们个人的价值观在家庭与社会的交互影响下会产生不同的态度与行为,进而影响我们的决定和人生。
价值观的塑造,从人类诞生的那刻起于家庭中开始塑造。
总是在角色期待和自我意识中拉扯?
在自我认同的过程里,角色期待扮演了重要的环节,角色期待是由我们个人所属团体中的地位及团体的社会阶层标准所订定其角色应有的行为或特质。
而从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以为人子女、学生的身份在家庭中、学校里去探索此角色它本身的角色期待,且过程与自我性格做拉扯去趋近于其角色;所以青少年时期的自我认同是最难却影响最深远的阶段。
尤其在我们传统的东方社会中,较为讲究所谓群体生活、合群的教育环境与思想结构上,我们总是在自我与群我中拉扯,这会造成许多自我怀疑、不敢表达,想要努力趋近于家庭、学校、社会给予的角色期待。
角色期待在青少年时期给予我们的影响非常深远。
在环境碰撞下不断扩大的同温层与舒适圈 !
在自我认同的过程中,会反复的与身处的环境碰撞,从小时候的家庭到青少年时期的校园乃至出社会后的职场,在这碰撞的过程中轻微一点就像擦撞,把划破的伤口补起来就好,严重点就如同被打碎的玻璃,要融化后才能重塑完整的形体。
这样的碰撞没有好坏的区别,就是个必经的过程,且在重塑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选择自己要的和自己不要的,所以最后所塑造的自己,都是经环境碰撞后由自我选择演变而来的。
与环境碰撞是自我认同必经的过程。
总是被社会的标准与框架束缚著!
而在上述的角色期待与环境碰撞后,会面对所谓的社会标准,我们会被那些大众化的成就、赞美、标准所要求,在这些以看似合理的鼓励下所以藏的是各种压迫式的期待。
这些以社会标准、价值来替自我或别人做评价的后果会造成很大的盲点,让我们以为其实可以更好,但我们都忘了这些更好,其实只是某些社会的标准与评价,并不适用于任何人,而自我认同也会因社会标准而被忽略或掩盖。
那些所谓的社会标准其实并不适用于任何人。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