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王裕华、蔡清徽,摘自《遇见世界十大教堂:建筑师带你阅读神圣空间》,时报出版
在《遇见世界十大教堂》一书,作者王裕华、蔡清徽特别收录世界十大教堂,将之分为五大古典、五大现代教堂,以历史进程安排,10间教堂的重点分别如下:
不容错过的五大古典教堂
圣苏菲亚大教堂(Hagia Sophia)
建于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 I,又称查士丁尼大帝)的鼎盛时期。在历史上,查士丁尼一世是少数神权与君权集于一身的帝王,他为了巩固君士坦丁堡做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面对东方蠢蠢欲动的势力树立坚固的堡垒指标,发愿兴建圣苏菲亚这座横跨古今东西的伟大教堂。大教堂回顾罗马建筑风格,但更具前瞻性,其高度和穹窿的跨距皆超越前代。为解决负重的问题,建筑师还特别运用几何学,创新发展出新的结构细节“弧三角”(pendentive),帮助圆形重量能更有效分布在方型的平面立柱上。
圣母院(Notre Dame)
哥德建筑的代表作。透过一座座大教堂的兴建,中世纪的哥德风格被奠定为法国的民族风格,教义上由于“光”的预表性与《新约.约翰福音》完全契合,因建筑体释出大部分的墙壁做为窗户,让哥德专有的飞扶壁完美搭配玫瑰花窗,被视为最贴切的教堂型态。此“人工光线”因彩绘玻璃创作者的诠释手法,显得炫烂夺目,如同启示之光一般,在观赏者的心灵绽放。
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
虽然同为哥德风格,但哥德风抵达了英国,又多了一层“道德”的正当性,其表现手法显得更现代一些。西敏寺独特之处在于其平面空间的规划,与传统的教会相比之下,无论是功能或形式都大相迥异。这与西敏寺定位为“御用殿堂”有关,也开启了大教堂在君主政权时代的新篇章。
圣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与西斯汀教堂(Sistine Chapel)
文艺复兴时期的瑰宝,横跨四百年兴建完成,迄今仍使用频繁,为教皇举办礼仪活动最重要的座堂。教堂内外承载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时期的艺术家们拉斐尔(Raffaello Sanzio)、桑加罗(Antonio daSangallo the Younger)、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马代尔诺(Carlo Maderno)等大师的代表作及设计巧思,皆汇集于此地。此外,米开朗基罗于西斯汀教堂的穹顶画和壁画皆为旷世钜作,其震撼性无可言喻,即使非基督教信徒也为之动容。
圣家堂(Sagrada Familia)
虽仍在兴建中,却已名列世界遗产,由差一步被追封为圣人的西班牙建筑师高第(Antoni Gaudí iCornet)所设计。这位因考试未臻理想、差点与专业擦肩而过的建筑师,终身未婚,坚守天主教修身纪律,将对天主的热情化为“圣家堂”的设计图和模型。高第的接续者在原有的设计图上,继续钻研细节,将高第一生企求的“上帝的丰富”以各种图形、图案、雕塑呈现出来。以致“圣家堂”如同多面切割的钻石,让众多的观者着迷。此教堂也是本书最后一栋依照古典精神设计的大教堂。
不可不知的五大现代教堂
拉特瑞修道院&廊香教堂(Convent of La Tourette & Ronchamp Chapel)
出自建筑大师柯比意的两座教堂名作。现代建筑泰斗柯比意致力为后工业革命的建筑及都市问题寻找解答。早年奠定他建筑不朽地位的建筑理论与原则,即模距、规律、重复性、有效实用性等考量(简称为“建筑五原则”),以及对新美学的探讨,充分呈现在拉特瑞修道院的教堂设计中。但晚期廊香教堂的设计,可以看见他的自我颠覆,以一种非机械、有机且饶富诗意的新手法诠释教堂。透过这两座教堂可以看见他对教堂灵性意义的不同诠释。
美国空军官校卡达小教堂(Air Force Academy, Cadet Chapel)
SOM 建筑师事务所的作品。这是一栋非纯粹的教堂;正如上一个世纪流行的建筑信念“外型反映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教堂建筑或许不需要执著于单一功能、单一形体,而是由需求导引出最后的样貌。这一栋教堂的一、二、三层平面分属不同的教堂功能:犹太教、基督教、天主教、佛教。
水晶教堂(Crystal Cathedral)
美国后现代建筑大师菲利浦.强森(Philip Johnson)的作品。此教堂秉持着后现代挑战权威的精神,以迥然不同以往的教堂形式,颠覆了传统教堂的典型论(stereotype),也推翻了教堂建筑之原型(prototype)的预设。重点不在定义教堂为何,而是提出质疑——为什么不能是?教堂为什么不能没有立面?教堂为什么不能有不同以往的空间原型(比方星形)?为什么不能以演奏厅的无柱空间塑造崇拜空间?
“风、水、光”系列三教堂(The Trilogy:Church of wind, light and water)
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的三座教堂。当建筑反主为客,成为反映并烘托自然元素“风、水、光”的舞台时,教堂建筑呈现了跨越宗教的普世性。安藤虽不是基督徒,但他费工夫钻研《圣经》,寻找上帝的别名:圣灵的“风”、生命的“活水”、基督的“真光”,并将个别教堂的元素发挥出来,成为雅俗共赏的诗篇。难怪安藤的教堂感动许多人,尤其是追求“一霎那的永恒之美”的结婚佳偶。
千禧教堂(Jubilee Church)
由白派建筑(White,风格崇尚现代主义雕刻的纯白光滑)领衔代表理查.迈尔(Richard Meier)设计。此栋位于意大利罗马的教堂以“解构主义风格”(Deconstructivism)诠释神圣空间。解构主义志在分解完整的意象,将整全以个体组合重新诠释。解构主义的风格代表有“立体派”、色彩学方面有“蒙德里安”(Mondrian)、构图方面有康丁斯基的“点、线、面”。透过解构的手法,建筑师成功地将教堂和社区活动中心的功能结合,并精心营造出“船”的意象,期许带动周遭的都市发展风貌。
上班、上课超级闷,好想旅游去?
下载“ETtoday新闻云APP”带你一起键盘旅游→
iOS:https://goo.gl/rmIDdx
Android:https://goo.gl/XPe8U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