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黄河故道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萧县黄河故道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安徽萧县黄河故道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一、基本概况
安徽萧黄河故道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古黄河河道为基础。公元1194年,黄河在河南阳武决口向南经砀山、萧县由淮河流入东海。1855年黄河改道北上,至此黄河流经萧县境内近700年。目前,黄河故道从萧县西北部新庄入境,经杨楼、刘套三乡镇,全长46.6km,流域面积210.8km2。安徽萧县黄河故道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2012年2月由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面积3200km2。1956年以来,该地区归属萧县刘套、杨楼两乡镇管理。
安徽萧县黄河故道湿地位于萧县东北部的黄河故道河道及周边区域,涉及乡镇包括新庄镇、杨楼镇、刘套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6°42′51′′~116°58′10′′,北纬34°18′44′′~34°28′22′′。
二、 动植物资源
由于地处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带,萧县黄河故道湿地是许多候鸟迁徙的必经之地,优良的环境,充足的饵料使越来越多的候鸟在黄河故道湿地停歇、栖息。该区生物资源较为丰富,是萧县脊椎动物最为集中分布地之一。
⑴ 湿地植物
根据调查与资料整理分析结果,在萧县黄河故道湿地内共统计到植物38科68种,主要水生维管植物共有19科30种,其中国家Ⅱ保护植物3种,分别为野菱、野大豆和莲。湿地内分布于栽培的主要经济植物有梨、桃、苹果等水果以及莲、香蒲、芦苇等水生植物。统计到的植物中,禾本科、莎草科、藜科为优势类,其中禾本科植物种类最多,共11种。
⑵ 浮游和底栖动物
萧县黄河故道湿地浮游动物主要分布于河流浅水区及沼泽地,初步调查共计有23种,其中原生动物4种,轮虫12种,枝角类4种,桡足类3种。在浮游动物中,以长三趾轮虫、多肢轮虫、广布中剑水蚤、长刺温水蚤、汤匙华哲水蚤、指状许水蚤等为优势种。
初步统计萧县黄河故道湿地分布底栖动物共有15种,主要包括腔肠动物门的水螅类,环节动物门的寡毛类、蛭类,软体动物门的田螺类、瓣腮类,节肢动物门的虾类。其中环毛蚓、中华圆田螺、背角无齿蚌、三角帆蚌、克氏原鳌虾、河蟹等较为常见。
⑶ 鱼类及两栖爬行类
萧县黄河故道湿地分布鱼类5目10科30种。其中鲤形目2 科22种,鲇形目2 科2种,鲶形目1科1 种,鲈形目4 科4 种,颌鳃目1 科1 种。在鱼类组成上,鲤科占绝对优势。
萧县黄河故道湿地共分布两栖、爬行动物6科12种,其中两栖纲动物3科6种,爬行纲动物6科8种。种类组成上总体较为贫瘠,具有安徽省二级保护动物2种,分别为花背蟾蜍和中华大蟾蜍。两栖类中以大蟾蜍、黑斑蛙最为常见,其他4种相对较少。爬行类中以丽斑麻晰、无蹼壁虎为优势种,其他为少见或偶见种。
⑷ 哺乳类
萧县黄河故道湿地分布的兽类资源均为小型兽类,共统计湿地分布兽类5目7科10种。分别为食虫目1科2种、兔形目1科1种,啮齿目2科4种,食肉目和翼手目均为1科1种。
⑸ 鸟类
萧县黄河故道湿地鸟类共统计有14目32科95种,种类组成比较丰富。以雀形目鸟类种数最多(14科40种),其次为鹳形目、雁形目、鸻形目、鹤形目、隼形目,鸥形目、佛法僧目,鸮形目、鹃形目、鸽形目、鸡形目、毿文俊濢G目均为1科2种。
其中国家国家II级保护鸟类14种(小天鹅、鸳鸯、鸢、赤腹鹰、普通鵟、红隼、燕隼、灰鹤、短耳鸮、长耳鸮等)。安徽省重点保护动物有26种(鸿雁、灰雁、花脸鸭、绿头鸭、斑嘴鸭、绿翅鸭、环颈雉、鹌鹑、四声杜鹃、大杜鹃、灰头啄木鸟、大斑啄木鸟、家燕、金腰燕、红尾伯劳、棕背伯劳、黑枕黄鹂、暗绿绣眼鸟等)。
三、水文气候
萧县属我国东部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春季气候温暖,气温回升快,雨量逐渐增多,盛行偏东风;夏季雨量充沛,光热水同季,盛行偏南风;秋季气候凉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雨量较少;冬季常有冷空气侵入,多晴朗天气雨量少。年日照时数为2220至2480小时,年均气温14.4℃,年均无霜期208.3天,年均降雨量811.2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