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咸茶
客家咸茶从清乾隆(1744年)开始盛行,摒弃了传统擂茶中的荤食,保留素食部分,并不断地发展其特色,成为当地客家饮食风俗中最具特色的茶文化的一朵奇葩流传至今。其主要原料有:茶叶(成品茶或茶青)、花生、黄
网山古村落
网山村自清朝乾隆三十年立村,地处南海之滨、崖门之东,依山而建,因村后的来隆山造型奇特,远观如同网状,遂因此得名,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是珠海乃至珠三角地区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古村落之一。这里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如春,冬少严寒,夏少酷热,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是一处难得的人居之地。由于网山古村至今仍保存着清代乾隆年间的诸多生活细节和场景,被一些古建筑专家誉为:“中国清代古岭南人民居建筑的活化石”。
网山古村掩映在一片青山绿树间,远远眺望,绿瓦、黄墙、老树、古巷,夹杂着一股久远古朴的气息一齐涌入视线,深邃而幽静,宛如一幅秀山环抱,宁谧祥和的画卷。
网山村有着较深的历史文化底蕴,冈州黄氏是江夏黄氏重要的一支,广泛分布于五大洲,而网山黄氏则是冈州黄氏非常著名的一支。
网山村立村也有一段典故,曾几经波折,村中老人至今仍口口流传着祖先建村的故事。据祖祖辈辈流传,网山村的祖先最初起源于历史文化古都河北,后来经过长途跋涉来到福建漳州,是明时开漳圣王陈元光率8000乡勇赴闽后衍生出的一支,随着岁月的变迁,网山村的祖先们继续迁徙,辗转来到广东氏族的发祥地南雄珠玑巷,可是,由于当时战乱灾荒,为了躲避天灾兵祸,找寻更好的生活地方,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南迁,其中有一对黄姓兄弟,哥哥启琼公、弟弟泽胜公于清乾隆间,携家带口到了斗门一带安居。兄弟俩最先来到虎山(网山村原属的镇名,后撤销,划归乾务镇)附近,想在此落户,但到了南山一看风水,觉得不合适,又到马山,觉得此地经常受潮水侵蚀,更不合适。兄弟二人一路奔波,已是筋疲力尽,信步来到来东山脚下,忽然眼前一亮,这里山清水秀,地势开合,不啻为一方乐土,很适合繁衍子孙,遂在此定居。这个远道而来的黄姓家族从此在这块陌生的土地上开枝散叶,日渐壮大,一晃两百多年过去,村民从最初的两兄弟发展至今天的1400多人,可谓人丁兴旺。
此外,这个宁静的古村落还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革命游击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
在革命战争年代,网山村不仅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革命青年,还培养出一批具有先进思想的妇女青年积极分子,早在民国21年,就有进步人士在网山开展革命活动。他们秘密组织群众,向群众宣传反帝反封建,宣传抗日救国道理,成立“抗日救亡先锋队”,进行抗日救国斗争活动。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做出了很大贡献。解放后网山村被评为“老革命根据地”。
网山村保存至今,实属不易,历史上曾几度险遭毁灭。民国时期,国内兵灾四起,政府自顾不暇,斗门一带土匪横行,网山村周围当时聚集了7个小村庄,但因屡遭土匪入村烧伤抢掠,村民不堪骚扰,只得被迫放弃,远走他乡,一个接一个的村落从此消失,而网山村却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而网山村村民全为黄姓,算起来都是沾亲带故,比起其他村落更为团结,每次土匪袭来,村民都能齐心协力,拼死抵抗,将土匪挡在了村外,村落因此得以保存。
1937年,日军大举侵华,网山古村再次险遭灭顶之灾。1938年,日军占据斗门后对网山村进行了轰炸,所幸准头不佳,只炸毁该村七八间房屋,其后,日军又数次进村劫掠,当地村民因听闻日军在附近的三灶岛大肆烧杀,目不忍睹,激起了广大群众的愤怒,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网山村民奋起反抗,成立起一支游击分队进行作战,坚持到最后胜利,这个两百多年前建造起来的古村落才得以延续至今,成为后代的一笔宝贵财富。
近年来,网山村的经济文化全面发展,成绩显著,成为珠海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2008年被评为省卫生先进村,2009年被认定为第二批“广东省古村落”,也是市、区两级的生态文明示范村。
1、迎阳门
迎阳门位于网山古村东侧,高约三米,宽一米多,门上刻有“迎阳门”三字,历经两百年风雨,字迹清晰如旧。城门两侧由黄土夯筑的古城墙相连,令人扼腕的是,古城墙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多遭破坏,如今仅存城门左右两侧各四五米的一段古城墙,孤独地迎风矗立。在时光的腐蚀和风雨的冲刷下,墙体大多已斑驳脱落,露出黄色的土层,但也更显古朴,宛如一位老者屹立在村口默默述说着清朝末年民国初期,村民与土匪围绕这段城墙展开的一段段血雨腥风。
2、古村广场
从迎阳门而入便是网山古村广场,广场有上百平米,中间用青砖筑有一堵墙作为屏风,据说有聚集风水财运的妙用,同时也是古时候村民发布信息的布告栏。广场上工整地铺满方块状青石,这是两百多年前,网山古村民们从村口后山取出岩石,由能工巧匠的村民一块块雕琢而成。广场自古便是网山村民聚会休闲之所,及至现代,村民们每逢丧嫁等红白喜事,都要这里摆上酒席。
3、武帝殿
武帝殿立在城门广场边,建于光绪十六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外表古朴,气势雄伟。庙门两侧屋檐雕梁画栋,左右上方还各镂空雕刻有两座石狮图纹,做工精湛,至今仍栩栩如生。门口刻有“一生学问在春秋,万古精忠昭明月”两行繁体字,历经百年,字迹仍清晰可辨。武帝庙的墙体在岁月的腐蚀下多已斑驳,因为不懂保护,村民们于上世纪90年代擅自用石灰对庙宇进行粉饰,多少对武帝庙造成了一定破坏,但主体结构至今仍保存完好,庙顶的绿色琉璃瓦也光彩照人。“文革”期间,武帝庙屡遭破坏,门口原本矗立有两尊石狮,但被红卫小兵们当成封建迷信砸毁,庙内的神像等物品亦遭毒手,荡然无存,直至“文革”结束,村民们才重新为古庙装上神像,如今香火旺盛,每逢重要节日,不少村民均要来此上香祈福。
4、古铜钟
进入武帝殿,门口右侧有一口古钟,在岁月的侵蚀下,铁锈斑斑,上面刻满了文字,大意是古钟由村民共同捐造,重130斤。村民们表示,古钟原本陈放于碉堡,作为警钟,一旦值班村民发现土匪逼近,便敲钟示警,直至上世纪三十年代,地下党员在网山村祠堂建起学校,村民们便将大钟搬来作为上下课用的闹铃,直至解放后,大钟才被搬到武帝庙。
5、百年古树
顺着武帝庙左侧的小路拾级而上,就到达了的一片开阔地,6株树冠庞大的百年榕树遮天蔽日,一字排开,绵延6、70米之远。由于树的根部被两米高的石阶遮挡,拾级而上,可以看到榕树根部。虽然泥土被雨水冲刷殆尽,但虬曲如龙爪的根部仍牢牢地吸附在土地上,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石阶下的平地上,有石桌石凳若干。在这树下的“天堂”里,孩童们玩耍嬉戏,中年人纵论家国,老人们则坐看夕阳,静听晚钟。
6、地下党支部
网山村地下党支部位于一所古民居内,门口贴有“地下党支部”的小牌匾,与普通农家不同,为了防止敌人刺探情报,房屋四周特意砌了一米多高的围墙,围墙内还栽有两棵大葵树,表面上看是一道景观,实际上是地下党员用来联络的暗号。村民们介绍说,当时外地党员到网山村开会,不识路径,而为了保密,又不能开口向村民问路,这两棵葵树就成了地下党支部所在地的天然标识。村民们说,整个网山村,仅地下党支部有两棵葵树,别无分号,因此外地党员绝不会认错路。上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期间,一支游击队的队长在与日军的交锋中负重伤,生命垂危,被送到这里疗伤,村民悉心照顾了三个多月,游击队长终于痊愈。其间日军几次进村搜人,但因为村民戮力同心,隐瞒了游击队长的情报,令敌人无功而返。
7、古碉楼
网山的古碉楼原有三处,分布在东、西门口和后山脚下的村落中部。这三个品字形构架的古碉楼在清代、民国和抗战时期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后,已有两处不复存在,仅剩后山脚下的一处保存完好。这座8米见高的建筑被两处古民居半包围着,位于直角处的碉楼显得既高峻挺拔,又与脚下的民居浑然一体。数百年前,轮流在此看守的庄丁带着干粮和水,顺着竹梯爬上顶层的0,一呆就是两天。
他们多备有土枪,并随时警觉着、防备着土匪或日本兵从后山偷袭,日夜守候着全村人的安全。网山村建村伊始,周围曾聚集了7个小村庄,但均因屡遭土匪入村烧伤抢掠,而逐渐衰落并消失。而网山村之所以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正是得益于城墙和碉楼的防卫作用。在这座碉楼几十厘米厚的泥墙上,一排弹孔直到今天仍清晰可见。
8、古祠堂
两位开荒者启琼公和泽胜公的祠堂位于村西,如今已成为老年活动中心:支撑着梁椽的石狮表情依然生动,青砖上长满青苔,绿瓦在阳光下熠熠闪光,老人们蹲在墙根抽着水烟。这两所安静的建筑,抗战时却是热闹的所在:名为私塾,却是地下党的活动中心,无数爱国的讯息从这里传递出去,影响着十里八乡的义士仁人。
9、地下联络站
距地下党支部数百米远有一座外表残破的古民居,门口种有全村唯一一棵柏树,这里是网山村另一处革命遗址———网山村地下联络站。据村民介绍,上世纪30年代,这里住有一位女村民,丈夫早死,她后来就加入地下党,兼任网山村通讯员,经常提着一个菜篮子将情报藏在食物下传递情报,十几年前,老人去世,房子便留给亲戚看管维护,与地下党支部一样,联络处门口的柏树也是暗号,外地党员以此辨别敌我,进行联络。
10、古民居
在网山旧村场,至今仍有120多座完好如初的古民居,它们占据整个村落房舍的七成左右。站在后山放眼望去,这些可以追溯到清代中期的古建筑整齐划一,错落有致,犹如一座座时光堡垒,无声地记录着历史的沧桑演变。
网山村古民居的“糯米黄糖墙”是这里的一大特色,其耐久性让人称道。原材料主要是黄泥、粘土、糯米和黄糖,几种材料混合夯筑成厚实的墙体,屋顶用绿瓦覆盖。农闲时,村民们还会在墙体上覆上新的黄泥、粘土,并用木棍反复击打使其致密。正是因为“慢工出细活”,在一些不过三五十年寿命的房子纷纷倾颓的情况下,这120多座建筑历经数百年风雨仍屹立如初。于民居外观望,整座建筑敦实厚重,竟不似岭南建筑之灵秀毓动,倒是承袭了北国庄园的大气内敛。步入民居内,却发现南国风韵隐藏在这里,屋檐、屋脊、栋梁、窗雕、石雕、木雕等装饰精雕细刻,别有洞天。在一些民居中仍有人居住,这些勤朴的农民们日升而作,日落而息,虔诚地守护着祖先的珍贵遗存。
11、黄氏公祠
团结互助,是网山村数百年不灭的传统,也是这个村落在乱世中得以保全的原因。正因此,几乎清一色的黄姓村民对于祖先葆有着最虔诚的追思。三座黄姓宗祠,是这个不算富裕的小村筹款修建和修缮的,与民居的黄泥墙不同,三座宗祠除了最早的一座墙体仍是黄泥外,其余两座都是砖墙结构,自己用黄泥建房,为祖先却不惜血本,村民对祖先的敬重之情不言而喻。黄氏宗祠位于村东,整座建筑显得古素朴拙,据说现在还时常有新人在这里摆酒。也许在他们看来,在祖先见证下的爱情,才是真正的天作之合。
12、古街巷
游走在网山村的古巷道,你会发现两旁的古建筑多呈黄灰色,房屋浑然一体。屋檐、屋脊、栋梁、窗雕、石雕、木雕等建筑装饰,一间间古屋整齐划一、错落有致,有着浓厚的清代古建筑特色。房屋之间的间隔大小基本一致,每家每户的门口都挂置着八卦牌位,或是在墙角供奉着土地门神,古民居上开有一扇大小相同的窗户,房顶还开有天窗,晴天时打开,雨天则关闭,窗上雕刻有石质镂空花纹,均为造型简单的叶形结构,实用而美观,小巷中随处可见的水磨石柱放在地上,红色的木门上贴着日月门神,古民居居住的多为老人,民风淳朴,十分热情好客,充分体现了珠江流域岭南文化的特色。
信息来源:珠海市斗门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网山村:网山村自清朝乾隆三十年立村,地处南海之滨、崖门之东,依山而建,因村后的来隆山造型奇特,远观如同网状,遂因此得名,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是珠海乃至珠三角地区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古村落之一。这里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如春,冬少严寒,夏少酷热,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是一处难得的人居之地。由于网山古村至今仍保存着清代乾隆年间的诸多生活细节和场景,被…… 网山村详细信息++
客家咸茶从清乾隆(1744年)开始盛行,摒弃了传统擂茶中的荤食,保留素食部分,并不断地发展其特色,成为当地客家饮食风俗中最具特色的茶文化的一朵奇葩流传至今。其主要原料有:茶叶(成品茶或茶青)、花生、黄
铺天盖地的黑腹燕鸥掠过鱼Xm、飞过海堤,在空中盘旋飞舞,这样的盛景您怎能错过?云嘉南滨海风景区为了提供候鸟一个不受打扰的栖息地,且民众也能赏鸟的环境,25日起至11月15日针对北门区进行交通管制。
公园(景区)简介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昌华景区)位于北京西郊小西山,属太行山余脉,总面积739.4公顷。公园毗邻西五环,是距北京城区最近的一座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地带性植被为温带夏绿阔叶林,现有植物共计517...
内门乡位于高雄市中部,境内地形崎岖多变,青灰岩山地丰富,乡名由来是由罗汉门演变而来,是当年平埔族马卡道族之称所译,找个周末假期带着家人们到内...
位于台湾北海岸的石门,依山临海,自然环境优美且名胜古迹众多,非常适合观光旅游,找个假期带着家人们到石门走走吧!...
夏日的到来,掀起了所有玩水运动的高潮。夏日溯溪能同时体验新鲜的空气、移动的风景、冰凉的水温、逆流而上的惊险刺激,因此备受喜爱。有人喜欢寻找一些人迹罕至的荒山野溪,也有人选择景区“包装好”的大众化溯溪。...
位于台湾北海岸的石门,依山临海,自然环境优美且名胜古迹众多,非常适合观光旅游,找个假期带着家人们到石门走走吧!...
近日,从蓟州旅游文化集团了解到,中央电视台《寻宝》栏目将于6月21日走进蓟县举行大型海选活动。届时,《寻宝》节目特约文物专家团将在蓟县盘山新门区广场为民间收藏者免费鉴宝。蓟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迄今建
随着城市的发展,不少国家为了节省用地转而向天争取空间兴建高楼大厦,不仅越盖越高,更要打造充满特色的大楼建筑,作为城市代表性的地标,以下就整理...
近日,从蓟州旅游文化集团了解到,中央电视台《寻宝》栏目将于6月21日走进蓟县举行大型海选活动。届时,《寻宝》节目特约文物专家团将在蓟县盘山新门区广场为民间收藏者免费鉴宝。蓟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迄今建
观海景赏夜空,是许多民众选择旅游景点的考量之一,位在台南北门区的双春滨海游憩区,这里坐拥丰富的自然生态与辽阔海景,另外更有枯木与红树林组成的...
观海景赏夜空,是许多民众选择旅游景点的考量之一,位在台南北门区的双春滨海游憩区,这里坐拥丰富的自然生态与辽阔海景,另外更有枯木与红树林组成的...
古城公园是1981年石景山区建设的第一座居住公园,被誉为“楼群之花”。公园占地2.33公顷,分儿童游戏区、中心雕塑区、揽霞滴翠广场和花卉盆景区。儿童游戏区设在主门区近处,方便游人出入,为不同年龄的孩子
秋季盛产让饕客赞不绝口的万里蟹,快来“蟹之乡”富基渔港就能一饱口福!新北市石门区的富基渔港为肥蟹主要集散与销货中心。中秋佳节将至,富基渔港准...
秋季盛产让饕客赞不绝口的万里蟹,快来“蟹之乡”富基渔港就能一饱口福!新北市石门区的富基渔港为肥蟹主要集散与销货中心。中秋佳节将至,富基渔港准...
三芝位于新北市的西北部,左邻淡水,右连石门区,靠山又面海,还有最为人知俗称美人腿的挂百笋,其海景步道非常值得旅人一游,找个时间带着家人到三芝...
大家知道“牵罟”是什么吗?牵罟是一种传统的捕鱼方式,在海岸撒网之后,由岸上的渔民共同合作将渔网拉上岸,目前已经相当少见。新北市石门区将在5月28日于石门海岸举办一场“石门牵罟音乐会暨肉粽节”活动,民众除了可以品尝当地的特色小吃外,还有机会体验到牵罟的乐趣。
以往露营的地点多为山区及私营农场内,海边碍于交通不便、气候因素不利于扎营等因素,通常没有民众选其为露营场地,然而,台南海边近期因水晶教堂等景点兴盛、开发公路等,许多露营爱好者打破传统模式,纷纷前往尝试“滨海露营”。
荣槐楼位于五华县转水镇三源村,由原广东政使司温荣槐建于清乾隆期间,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围龙屋,面宽五间三栋进深,左、右各建一幢横屋,背后围龙屋包围,门前照墙,横屋斗门,砖木结构,大门前有“荣槐楼”三个字,
炎炎夏日到来,除了吃冰消暑之外,许多游客最喜爱的活动不外乎是去海边、乐园玩水,以下列出超过20处适合夏天玩水的消暑景点,从北到南各种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