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西洋战役是最长久、最残酷、最浪费的海上战役。这场围绕海上交通线的殊死搏杀,持续了五年八个月,贯穿于整个战争期间,不仅对战争的胜负,而且对战后海军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几乎跨越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至少有5400艘商船被击毁,总计超过2100万吨位,又有无数人丧生。德国海军潜艇部队司令邓尼茨将军领导着他的“水下狼群”给盟军的海上运输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丘吉尔在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写道:“大西洋战役自始至终一直是整个战争的主导因素。我们一刻都不能忘记,不论在陆地、在海洋、在天空或其他任何地方发生的一切都最终与大西洋战役的结果息息相关。那个可怕的、从不间断的苦难的历程——我们经常处于极度的困境和挫折中,而且总是面临着无形的危险。最终偶然和戏剧般地走上了光明的大道。”
海上战争实际就是围绕着破坏敌方、保护己方海上交通线的战役而展开。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尤其在海战中,运输供应是否畅通直接关系到战争胜负。在轴心国的U型潜艇不断的攻击着英伦三岛补给线的同时,盟军太平洋舰队的潜艇也在对同样是岛国的日本进行着相同的破交战。日本伴随着源源不断的掠夺和进口战略物资而推动战争,而又随着一艘艘满载战略物资的船只被送进海底而输掉了战争。真正摧垮日本人战斗意志的并不是麦克阿瑟和尼米兹的跳岛作战以及对日本城市的战略轰炸甚至原子弹的使用,而是日本战争资源的彻底枯竭。在抗击日本的侵略中,太平洋舰队潜艇部队洛克伍德将军的领导下浴血奋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随着潜艇在海战兵器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反潜作战战术以及反潜装备的革新也被各国海军所重视,在英国,情报部们专门组建了针对德国海军密码的破译小组,时刻掌握着德军U型潜艇的调动情况,甚至不惜代价通过俘获德国潜艇来夺取德国海军的“艾尼格码”机,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海军组建了代号“第十舰队”的特殊部队,它们并没有任何一艘军舰,但是它们通过科学的概率计算,合理调配反潜兵力不断着压缩着德军U型潜艇的活动范围,盟军随时掌握着德国潜艇的动向,最终打赢了这场艰苦卓绝的战役。在装备层面,护航航母、反潜巡逻机、雷达、制导鱼雷,这些新装备的应用使得反潜猎手们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