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犺闂殑椤甸潰涓嶅瓨鍦
404閿欒

剑网3采金铸造以及矿和高级技能师傅分布

由于一开始就瞅上了那两样品32级就能用的紫装备,于是我毅然决然地舍己为人走上了为人民服务的打铁生涯 。由于平时做事情就比较喜欢精打细算,所以也总结了一套比较行之有效的升级铸造的方法,现在晾出来给大家分享下。好让大家最有效率地使用体力精力。

  由于时间不是太充沛,铸造等级并不高,但又没看到有人为铸造做总结,所以出来现丑下。有些数据只能是大概,并不是太精确,错误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

  要学铸造必然少不了采金,所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嘛。另外,剑三的几样生活技能是相辅相成的,铸造偶尔还是需要庖丁和缝纫的材料,但依然冶金为主。

  初级采金铸造在三大主城都可以学会

  前期主要还是挖铜,铜在三大主城附近有资源并且很丰富,如果在各门派地图,那里只有少量的铜,大总部份还是锡。这样设置的合理之处就是你在选择门派之前可以把自己的采金提升到位15级,刚好够你去门派地图挖锡矿。初期挖铜矿提升采金等级最快。之后是25级到洛道金水寇岛枫华谷挖铅矿,35级洛也到洛道金水寇岛枫华谷挖锌,45级去宫荻花挖铁矿。要说明的是铜矿有机率出铜绿,铅矿有机率出紫铅,锌矿有机率出赤石,各种矿都有机率出粗磨石。铜绿紫铅赤石在有些高级铸造品要用到,粗磨石可以造加攻击力的各种磨石。

  随着采矿等级的提升,采低级矿的速度会越来越快,而对应的经验提升会越来越少。这就要大家来权衡利弊了。当采矿对应的是橙色,那么采金的经验最高,接下来是黄色(大约少2),绿色(大约少4),灰色,要说明的是灰色没有采集经验的获得。初期的铜矿耗体力最少,只有两点(锡铅锌铁分别消耗3456点),获得的经验是8点,因此有很高的性价比,而且铜矿是后期铸造不可或缺的制品,能留着尽量留着,不要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卖掉,这样对你后期铸造的提高很不利。

  现在来讲讲铸造。铸造也分橙黄绿灰四个大等级。获得经验最高的情况是刚学会某样制品而立即去制造,可以精力:经验=1:5获得,这是最高的比例。之后就是橙色等级1:4,黄色1;3,绿色1;2,灰色无经验。矿物可是要消耗大量的体力时间去挖的,所以还是得对有限的精力进行最合理地分配进而得到最高的效率。之后性价比由装备的等级的升高而递减。紫色装备消耗量60+精力,蓝色20+,绿色7点左右。只要是同颜色铸造,获得的经验是一样的。比如同样橙色等级,造紫装获得了16点经验,绿装也是否16点。所以切不可为了得到高品质装备而把精力白白浪费了。制品类只消耗1精力。

  铸造界面显示的橙黄绿灰色与装备品质等级及铸造等级密切相关,虽有规律可循,但讲起来太繁琐,就不赘述了。简单地说就是装备的品质等级与你的铸造等级越接近,获得的经验越高,越有利于铸造等级的提升。虽然打造装备获得的经验远低于打造制品,但打造装备获得经验的速度却要快得多,当然,造装备还是需要一些其它材料,如何使用精力,还是要靠自己斟酌。

  采金在升级过程中可以边打怪边采矿,升得很快。要说的一点是,从铜矿到锌矿,其每次挖掘的产品逐级降低,在后期升级铸造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再说一点铸造里面的“深加工”,

  我先举这样一个例子:造一个铜镜消耗7点精力,获得16点经验,消耗1个黄铜锭(黄铜锭=锌锭+铜锭)+1中泉水。

  造一把黄铜三尖枪消耗7点精力,同样获得16点经验,消耗1个黄铜锭+1捆黄铜丝(黄铜锭+木炭)+1根黄铜杆(黄铜锭+木炭)+1个紫铜矿+1个五莲泉。

  粗略地看得到的经验是一样的,而做铜镜还更省时少力。

  但是,做枪用了两样二次加工制品:黄铜丝和黄铜杆。

  所以,做枪消耗的精力点数:7+1+1=9,经验:16+4+4=24 ,与7:16相比显得更合算一点。

  铜镜可以用来增加4点好感度,三尖枪只能拿来送新人。孰轻孰重还是要看大家的游戏态度 。

  这里要提醒的一点是切不可为了提升铸等级而盲目制造铜丝,铜杆之类的二级制品,虽然可以得到短期的效益,但长久来看,如果做了,后期一定要后悔的。

  因为这些东西并不需要太多的量,你最后只能因为占包的毁弃或者丢商店。你这样就浪费了大批的原材料。铜锭在后期非常缺,注意留存。

  另外稍微提及下体力精力的获得,一:下线累积,1小时10点;二:协作他人任务,一次5点,一天上限为7次;三:吃食品,可以获得相当可观的精力体力,CD半小时。(这也体现了分工合作的重要)。

  另外要说明一下,你最好能找到一些固定的朋友,分工负责各种生活技能,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所谓一招鲜,吃遍天,几个人各自专攻一样,各技能相辅相成,同时有增近之间的感情。我想这也是剑三的一大人道之处吧。

  最后祝大家身体愉快~

  补上矿产及NPC分布(别人做的)



更多:《剑网3》官方站点  《剑网3》公测客户端下载    

图片资讯 1 2 3

Powered by 57游戏 ©2004-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