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用途:前进基地建造厂
制造方:阿尔汉格尔斯克坦克工厂
原产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量产方:苏联重工厂
关键指标:
>变形成建造场
>用于水上行驶的压舱浮筒(×2)
>全向建筑用机械臂
>舒适的“戴盔炮塔”式乘员舱
历史资料:
外界第一次发现苏联移动基地车是在乌克兰小村塞莫德仑古斯克附近那次毁灭性的地震之后。救援机构和媒体工作人员转播了巨大的车辆和渺小到夸张的乘员为塞莫德仑古斯克的居民们建设预制板房的画面。面对数千无家可归的民众和地平线上滚滚而来的暴雪阴云,最初的画面中政府部门的救援努力似乎开始显得力不从心。摄象机继续转向哽咽的记者前方,片刻之后,一座微型城市为死气沉沉的废墟重新注入了生命的活力。这些建筑色彩灰暗,造型乏味,而且样式千遍一律,但它们既温暖又干燥,是填补破碎家园空缺的最好选择。
苏联士兵经常称呼建造场为“小巴西尔”,因为它的建筑结构很像圣巴西尔大教堂
很快基地车就出现在了苏联各地,刺激着经济,甚至在最贫穷的地区也不例外。虽然这东西明显是仿造盟军基地车的,但苏联还是强调他们的这种新型车辆是设计用来国内重建的,还提出了众多研究报告来展示基地车在野外的应用。苏联MCV由平民操作,不需要军事支援就能够完整运作,而且看起来有些缺乏自动化建设能力。按照那段视频,这种车辆看起来也不太适合进行军事冒险。自从苏军表面上决定继续使用传统的基地建造方式以来,许多媒体开始公开质疑苏联基地车是否有任何军事价值。
而发生在当前战事中的一场公开冲突对这一言论进行了有力的反驳。在发生于古老中亚城市撒马尔罕的起义中,盟军侦察机捕捉到了一辆苏联基地车的视频片段,这辆基地车原本正在附近省份进行建设,它很快打包了所有的模块和工人,驶出了建筑区域。经过一次猛烈的奇袭,苏联军队数天后出现在了北方不远的一个加强火力基地中,成功的支援了人民的起义,并把盟军赶出了撒马尔罕。他们的秘诀就在于飞驰的苏联基地车。几乎是一夜之间,繁星般的军事基地出现在世界各地——环绕着创造了它们的基地车——喷吐出第一波苏联部队叫嚣着要推平盟军。
虽然以军队标准来看平民驾驶员可以说是纪律松懈,但他们都是勇于献身的爱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