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研发:走在商业保密与引进技术的钢丝绳上
技术是所有产业发展的根本问题,网游产业的升级,更呼唤技术研发的革新。
《互联网周刊》记者 谢阗地
对关注游戏产业和游戏产品的大多数人而言,游戏开发的技术人员是一个重要而陌生的群体。说重要是因为网络游戏和其他产业一样,技术支持是发展的基础和根本,而且网游产品是如此的特殊,技术的意义不仅仅是底层构架,也是玩点和内容的表达手段。说陌生,则是因为这些技术人才都是各游戏企业的宝贝,被保护的很严密,轻易不对外示人。2007年第一届中国游戏开发者大会(CGDC)召开时,会务工作人员神奇地发现,这些中国游戏产业的技术骨干们,大多连名片都没有。
游戏开发的技术层面可以分为策划、程序、美术、管理、安全、测试等六大领域。每个领域钻研下去都有高深的学问,而每个领域在学术研究上的突破,也会是商业上的飞跃。而且,每个领域几乎都和游戏产品的文化内涵息息相关。从开发者角度看,用技术手段反映文化内容是网络游戏自始自终的使命。
那么,在网游产业面临文化升级的关口,中国的游戏研发行业,如何跟上脚步并提供支持呢?这个问题太深太复杂。即便是专业人士要讲清楚这个问题也需要很长的篇幅。更重要的是,这个行业直接面对技术的革新和演变,这在微观上是不可预测的。所以,只能用宏观概括的眼光去掠影这个非常重要又非常专业的行业。
游戏研发中的封闭与合作以及东西方游戏开发方式的异同是游戏开发行业的两大热点话题。中国游戏开发者大会(CGDC)已经要开到第二届了,应该说,对行业中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各家企业和专业机构都有足够的认识。但商业保密的思想仍然是这种交流中难以解决又不好回避的矛盾。一方面希望得到外界的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又不愿意展示自己的核心财富。而且,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对他人讲述的经验和观点也存在质疑。这大大影响了中国游戏技术研发力量的整体提升。但这个问题不是能够简单地通过管理机构的指导来解决的。如同网络游戏本身的发展进程一样,当有更先进的生产关系出现时,生产力自然会被大幅度提升。而这是有历史必然性的。
但对于另一个问题,就完全看行业中的主观意向了。国外的游戏开发团队普遍要经过12个月到18个月团队培训磨合以保证维持良好的质量控制,一直到游戏项目完成。而国内现阶段还只是依靠美术、程序、策划三方面的总监来协作游戏,一个团队要十几个月中保持稳定都是有难度的。良好的项目进度管理是国内所有研发游戏的公司所希望的,但国外的先进经验拿来应用要冒的风险使国内研发企业大多选择了更稳妥的方案。同样,对于国内的市场环境和盈利模式,海外的从业者也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不理解。有位芬兰赫尔辛基技术学院的研究员在第一届中国游戏开发者大会上表示,不应该直接为了销售而设计虚拟道具,出售游戏中的权力不是好方法。但是,这个被中国市场普遍验证成功的模式在海外拓展的过程中也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也许正如完美时空的CEO池宇峰在中国游戏产业年会上所说的,中国游戏企业并非没有内涵,而是要看如何发掘其内涵。
批判的接受海外技术,同时创立属于中国独特的游戏文化,才能保持产业的活力。这是所有人都认可的道理,但要实践起来并不简单。在游戏研发行业,加强研究提升技术实力,更加开放和包容,通过交流和借鉴,团结起来发展是硬道理。
整个网游产业的升级,也呼唤着游戏研发行业的变革,相信将于2009年7月在上海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游戏开发者大会(CGDC),第七届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China Joy)和首届中国游戏商务大会(CGBC)。会有一个更明确的目标和更完美的解决方案。